通過病因分析會的討論,讓患者充分認識到在自己生活中與自身發生發展有關的各種心理社會因素,分析形成這些因素背后的價值觀,按照道家處世養生原則通過轉變價值觀而調整情緒和生活方式。
1,患者的性格特點和認知誤區分析首先由治療師講解影響健康的各種心理因素以及常見的性格特點和認知誤區,分析總結其特點如下:爭強好勝,攀比強求。他們對任何事都要務力做到最好,總想超過別人,喜歡出風頭,即使失敗了,也要找出一些外在的客觀原因為自己辯解,遇事家暗下決心,一定要超過別人。太原心理咨詢師:對不能做到的事悔根痛苦,甚至怨天尤人喱怨社會不公,這種爭強好勝的價值體系有時候伴隨他們一生,使得他們感到生活艱辛和痛苦,因為在攀比的過程中總會有各種不如意的地方影響著他們,比如,年輕時比學歷、比穿著等;中年時比職稱、比官職,比收人,比家庭等:老年時比子女、比住房、比健康等。
(2)安排的任務過多,時間緊迫感。他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經常加班加點,總想趕在時間的前面,追求高效率。自我加壓,表現在走路、吃飯都快,面對不能很好盡快完成的工作,會出現著急焦慮和不安。有時表現為做事缺乏耐心,忌妒別人的成功,不服氣或含有敵意。常見的例子就是這些人在購物遇到需要排隊時,常會感到焦慮,有時寧肯自己不買也不愿意排隊。在玩游戲撲克或者下棋時常催促對手加快速度。也常常因為擔心自己的急性子而出現矛盾沖突,而有意回避這些活動。
(3)要求盡善盡美,完美主義。他們對人對事都愛挑剔,對人對己不滿意,常表現為得理不讓人。因此,常出現人際關系障礙。這樣的人因為過分追求完美,所以遇事容易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有時候對做過的事感到后悔。
(4)應付方式簡單。遇事只有一種應付方式,只講成功,不講失敗,缺乏對事物負面的預見性,當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失敗時,常表現為驚慌失措,情緒大
起大落,大喜大悲。不能夠沉著應付外界發生的變化。
(⑤)對疾病治療的療效要求過高。對疾病的控制要求迅速見效,徹底根治,不惜求名醫名藥,但往往過分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有的甚至盲目崇拜名醫和各種保健藥品或“補藥”,因此每次看病必須到最好的醫院、找最有名的醫生,吃最貴的藥品,有人稱之為“三好”患者。當治療效果與自己的期望不一致的時候,患者常常出現心灰意冷、怨天尤人等不良情緒反應。有時候會把治療效果的責任全部推給醫生,認為醫生醫術不到位等。
(6)忽視自我保健。患者有的不愿意堅持體育鍛煉,不愿意改變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認為這些并不重要。不主動改善人際關系,不根據科學的鍛煉方式堅特鍛煉,經常自作主張,隨意加大運動強度和延長運動時間。即使住院時,一天中往往將運動療法,理療、針灸、推拿等各種治療都安排的滿滿的,根不得幾天內就將所有病痛全部根治。雖然疲于奔命,卻從不愿意承認已經過于技勞了,一次鍛煉常省略了準備期和放松期,突然開始,驟然結束,這樣很難得到很好的鍛煉效果,有時候事倍功半。以上這些是患者常見的認知行為特征,但不一定每個患者都具備全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