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推薦
| 腳崴了&拒絕行動 | |
| 發表時間:2023-08-18 閱讀次數: | |
|
|
|
|
幾年前,公司領導提議舉辦一次演講比賽,目的是鍛煉員工的綜合素質。時間定為一周后的周二上午9點,“每個員工必須參加,本周五17點前提交演講主題”。 同事們接到通知后炸開了鍋似的,有的支持,有的不支持。 我聽了也非常反感,大伙兒都在加班加點地忙著呢,搞什么演講比賽啊,用那時間還不如讓大家倒休半天,恢復恢復體力呢,我不只心里嘀咕著,還堅定地站到不支持的一方,盡可能地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希望這個比賽取消…… 我反對演講并不是真的很累,想倒休,而是因為我懼怕當眾講話。 我盤算著棄權,但領導又過來強調:這次活動每個員工都要參加。 我想找理由請假,但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又覺得這樣請假回去很沒面子,明擺著是逃避…… 我想鼓動大家一起棄權,但大家好像都默認了,并且都開始準備了。我只有無奈。特眼到了周五。過了?點,我還沒有交演講主題我假裝而了。不,我真的忘了。 到了下一周的周一晚上,雖然我“忘”了,但心里還是隱約地記,于是跑去問前臺大家是否都變了演講題目,前臺說都交了。我一下慌了,那就簡單準備些吧,講什么呢?別人都交什么題目了?好吧,我就講項目管理吧。當晚,我幾乎沒有入睡,腦子里反復演練著稿子。 第二天到公司后,與同事結伴去洗手間,路上不小心崴了腳,我一下就倒在了地上!我想再次起來的時候發現腳踝劇烈地疼痛,當場就出現了夫夫的肺塊。同事們紛紛跑過來扶住我,領導也過來看了看,安排同事帶我去醫院,并準我休息兩天。安排安當后領導便帶著大家去準備演講比賽了。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好像腳都不疼了。 拒絕行動、拒絕執行或者制造拖延,很多時候是對自己沒有信心及心中充滿焦慮和恐懼的表現,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發現自己內在的這些不安,即使發現了也不愿意承認,于是我們就會開始找借口或者搞破壞,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拖延和拒絕行動合理化,好讓自己安心。合理化是我們拒絕行動和拖延的最好安慰劑,而病癥又是最好、最合理的選擇,當初演講比賽前夕的“不小心崴腳”看來是別有深意的。 我曾有個領導,非常喜歡許諾,每當與客戶洽談項目時,即使客戶并無任何要求,他也會主動向客戶做出承諾,以項目周期為例,本來需要三天的事情,他為了表達其敬業和能干,非得承諾只需兩天,同時為了表達其認真和真實,他甚至承諾到幾點幾分,然而在他手下工作過的人都知道,他幾乎都不會按時交工。雖然我們早早地提交了結果,但他不會第一時間審核,總是等到最后一刻,每當我提示他某某文件是否已發給客戶了……他才會當場開始審核,并指出一大堆問題,讓我回去改。顯然這個時候才修改,按照他原本的承諾時間提交成果已經不可能了。 每次拖延,他總說這是負責任的態度,他說寧愿拖后也不能影響質量。久而久之,我了解了他的習慣,有時他雖然指出眾多毛病,我們盡管口頭答應著,其實并不用真的去修改,只要放一放,“發酵”一下,拖幾天再讓他來審核,同樣的內容他也會表達出滿意,并隨即發給客戶。 所以,這位領導的模式是:一次性成型的內容一定不行,按時交出去的內容一定有欠缺,于是非得拖過承諾期,然后才能非常有成就感地把成果發出去。他在自己的模式拖延里美滋滋的,殊不知自己內心體現的是一種何等的盲目和不自信。 拒絕行動或拖延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我們生活中充滿各種各樣的理由、借口、意外事件、突發病癥,從心理層面來說,它們都是對拖延和拒絕行動的合理解釋,我們總是很無奈很無辜地敘述著自己的遭遇,是老天不讓我順利完成、繼續前進……多么好的理由啊,“老天”是外在客觀的障礙,“我”對此是無能為力的,于是“我”保留了以往完美的形象,也借由意外贏得了同情。我們拖延和拒絕行動的內在原因可歸類為三種: 一是我們內在對自己持有完美的期待,于是“我”非常害怕“我”行動后遭到失敗、做得不好、有瑕疵、有異議、受批評。歸根到底是“害怕失敗”的心理在作祟。 二是我們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美國心理學者Homer曾指出一種害怕成功的心理,這種心理在女性中更多存在。她們在潛意識中往往擔心成功會為自己帶來負面的影響。例如事業成功了,婚姻或孩子教育方面就會出現問題,因此,這種心理會在一定程度上壓抑女性對成功的渴望。 三是我們的“內在”認為,迅速行動是輕率、無城府、不夠用心或懦弱的表現,所以需要拖延。 于是“我”想來想去,認為即刻行動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我”沒把握,“我”不敢冒這個險。于是,能拖延就拖延,能拒絕就拒絕,但沒有理由地拖延和拒絕不行,這樣做對自己的社會形象有負面影響,那怎么辦?有的人就抓住病癥,因為這是最保險、最有效甚至還可以獲利的理由。 拖延和拒絕根深蒂固且非常普遍地存在著,讓我們用心檢討一下:總是不斷遭遇病癥和不順,我們到底在拒絕和拖延著什么? |
|
| 上一篇:聽力有問題&不想聽你嘮叨 | |
| 下一篇:癱瘓和無法自立&控制和抓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