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前多數患者有緊張、焦慮等情感反應。對個性敏感、情緒不穩的個體來說,更易產生煩躁、恐懼等心理反應。不少患者在手術前精神緊張,顧慮重重、坐臥不寧,夜間失眼。他們害怕疼痛、怕出血過多、擔心手術失敗而發生意外或死亡;顧慮手術的安全性和術后并發癥會影響療效、康復和預后;害怕手術造成過重的經濟負擔,給家庭增加壓力和麻煩:女青年在額面部手術時,對容貌問題更是疑慮重重,引起精神緊張和較重的心理負擔。不同類型的手術所引起的精神緊張和心理負擔也不盡相同。對于顱腦外傷、突發性意外情況的急危患者施行急診手術時,因病情危重,個別人意識模糊,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患者往往出于盡快擺脫病痛的折磨和求生的強烈欲望,使其對手術的恐懼往往退居次要地位,以高度合作的態度和平靜的心態去待手術;而對于擇期手術的患者,隨著手術日期的逐漸臨近,患者對手術的恐懼與日俱增,甚至超出了對本身疾病的擔心程度。如有的患者因對手術過度焦慮、緊張而產生一系列的心身反應:情緒不穩、心緒不寧、失眠多夢、食量下降、心悸氣促、胸悶胸痛、血壓不穩、心肌耗氧量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及兒茶酚胺升高等。如果處理不當或沒有及時給予心理干預,可直接影響手術的順利進展和手術的效果,甚至會發生麻醉或手術意外。近年來,因手術或麻醉問題而引起醫療意外或事故的案例時有發生,從而引起眾多的醫療糾紛,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追其原因,除了患者的一些潛在的軀體因素以外,與術前未重視患者的心理問題,對患者出現的焦慮、緊張、恐懼等情緒反應及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未引起足夠重視,從而削弱了機體的抵抗力,增加了手術及麻醉的危險性。因此,不解決手術前患者的心理問題,手術往往難以順利進行;即使勉強進行,也會影響手術效果,易引起手術并發癥和出現醫療意外.臨床上引起術前病人焦慮、緊張、恐懼等情緒問題的因素很多,常見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害怕軀體創傷、疼痛或影響軀體功能及容貌;②對醫務人員不信任,擔心醫生技術不過關,而發生意外;③對手術麻醉過程認識不足,擔心麻醉意外;④對術前、術中及術后的程序缺乏心理準備,易產生心理負擔;⑤平素體質較弱,年齡較大,心肺功能不良,擔心不能適應手術洽療;⑥個性偏離,敏感多慮,情緒不穩;⑦對醫務人員的態度不滿意,對醫院的設備和條件不信任,從而易產生抵觸情緒。
(二)心理行為指導
根據以上術前患者心理問題發生的原因及不同患者所存在的情緒問題,醫務人員在實施手術之前應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耐心細致地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作,據患者的情況開展不同形式的心理行為指導,如支持性心理治療,漸進松弛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以減輕患者的焦慮、緊張及恐懼情緒。另外,也可向患者講清手術的目的,介紹手術的過程及術前周密的準備工作,增加病人對醫務人員的信賴感及手術的安全感,使病人精神放松、情緒穩定,積極與醫務人員配合順利完成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