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效應:解決難題,頓悟是個好方法◆定律闡釋:醞釀效應,又稱為直覺思維,指反復探索一個問題的解決而毫無結果時,把問題暫時擱置一段時間,由于某種機遇突然產生新想法,百患
不得其解的問題一下子便找到解決辦法了。百思不得其解時怎么辦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類似的體驗:遇到某個難題,冥思苦想不得其解,花了幾個小時仍一無所獲。不過,暫時忘掉它休息一會兒,之后會突然茅塞頓開,問
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很顯然,這種把難題暫時放一放,穿插一些其他事情的做法,使人們不會陷入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能夠采取新的步驟和方法,從而使問題更容易被解決。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叫作“醞釀效應”。
不僅是普通的被試,就連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同樣會運用“把難題放在一邊,放上一段時間,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的“醞釀效應”。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就是一個經典的故事。
在古希臘,國王讓人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但他懷疑工匠在王冠中摻了銀子,于是將阿基米德找來,要他在不損壞皇冠的條件下,想辦法測定出皇冠是否摻假。
阿基米德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冥思苦想,他起初嘗試了很多辦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洗澡,當他的身體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時候,有一部分水從浴盆邊溢出來;而且,他覺得入水愈深,體重就愈輕。他突然恍然大悟,立即進宮去面見國王。
在國王面前,阿基米德將與皇冠一樣重的一塊金子、一塊銀子和皇冠,分別放在水盆里,只見金塊排出的水量比銀塊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排出的水量多。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皇冠里確實摻了銀子!”
國王不解,阿基米德解釋說:“一公斤的木頭和一公斤的鐵相比,木頭的體積大。如果分別把它們放入水中,體積大的木頭排出的水量比體積小的鐵排出的水量多。將這個道理用在金子、銀子和皇冠上,因為金子的密度大,銀子的密度小,故同樣重量的金子和銀子,必然是銀子體積大于金子的體積,放入水中,金塊排出的水量就比銀塊少。剛才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多,說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塊密度小,從而證明皇冠不是用純金制造的。”國王信服了,也證明那個工匠私吞了黃金。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當我們對一個難題束手無策時,思維就進人了“醞釀階段”。當我們拋開面前的問題去做其他的事情時,突然某一時刻,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出現在我們面前。正如南宋詩人陸游那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所言:“山重水
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