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經說過,恐懼屬于焦慮,而且屬于嚴重焦慮。這里將恐懼單獨敘述,一方面是符合人們的習慣,另一方面是為了更清楚說明恐懼,包括恐懼的定義以及恐懼與焦慮的異同。焦慮
(1)恐懼———對危險或威脅的反應像焦慮一樣,恐懼也是人類的正常情感反應,而且是面臨危險或威脅時的情緒反應。當個體面臨危險或威脅時都會體驗到強烈的害怕,即恐懼。引起恐懼的刺激一般是有可能導致身體嚴重傷害或引起死亡的危險或威脅。然而,不是所有的危險或威脅都會引起恐懼。人不會害怕所有的危險或威脅,只害怕那些對個體具有立即破壞性或引起嚴重痛苦的危險或威脅。在現實生活中,引起恐懼的原因多為災禍或不幸。人也不會害怕遙遠的災禍或不幸,只是對面臨或即將面臨的災禍或不幸才會感到恐懼。例如,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必定會死,但一個健康的人不會因為將來會死而恐懼,因為知道自己不會立即死亡,只有患了嚴重疾病或到了年老才可能死亡。由于引起恐懼的刺激比引起焦慮的刺激更嚴重,所以恐懼反應也比焦慮更為嚴重:焦慮時體驗到的是緊張、不安或擔心,恐懼時體驗到的是懼怕、驚恐或恐怖;恐懼時伴隨的自主神經活動增強的癥狀如心跳加速、呼吸困難、臉色蒼白、出汗等也比焦慮時更為明顯,而且運動性不安癥狀也更嚴重,可以出現“戰斗或逃跑”反應,也可以僵住不動(呆若木雞)。恐懼也是一類常見的情感反應。不敢說每個人都會遇到危險或威脅,但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事或物,也都有過恐懼的體驗。什么也不怕的人可能沒有,連君子都還有“三畏”。雖然有人自稱
“天不怕地不怕”,但這是很值得懷疑的。如果真的有這種人,可以肯定他至少有智能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體驗到的恐懼不如體驗到的焦慮多,因為遇到的危險或威脅不如遇到的困難或挑戰多。
(2)恐懼和焦慮———性質相似而程度不同很多精神病學教科書指出焦慮與恐懼有明顯的區別,包括:從原因看,焦慮沒有原因,即無名焦慮,是由內部刺激(沖突)引起;而恐懼有原因,由外部刺激(危險或威脅)引起,是對真實危險的反應。從合理性看,焦慮是不合理的,而恐懼是合理的。從是否正常看,焦慮是異常反應,而恐懼是正常反應。精神病學教科書之所以指出焦慮與恐懼有這些差別,是因為它所說的焦慮是指沒有原因的焦慮,即自由浮動性焦慮,而它所說的恐懼則是現實中的恐懼,即是對危險或威脅的反應。如果從正常情緒反應定義焦慮和恐懼,未必有如此之大的區別,從以下幾方面便可看出。從原因方面看,焦慮和恐懼都可以有原因,也可以沒有原因,都可以由外部原因引起,也可以由內部原因引起。如果是外部原因,現實的困難或挑戰引起焦慮,而現實的危險或威脅則引起恐懼。無名焦慮沒有外部原因,可能是由個體內部原因引起;驚恐障礙患者的驚恐發作也沒有外部原因,患者說不清楚害怕什么,也可能是由個體內部原因引起,因此這類恐懼也屬于無名恐懼。從合理性看,焦慮和恐懼都可以是合理的,也可以是不合理的。有現實原因而且不過分的焦慮是合理的,沒有原因的或過分的焦慮是不合理的焦慮。同樣,面臨危險或威脅時出現的恐懼是合理的,沒有原因的或過分的恐懼是不合理的。從是否正常看,焦慮和恐懼都可以是正常,也可以是異常。有現實原因以及焦慮的嚴重程度與現實原因相稱的焦慮屬于正常,而沒有原因的或過分的焦慮屬于異常。同樣,由迫在眉睫的危險或威脅引起的恐懼,而且恐懼的程度與危險或威脅相稱,這類恐懼屬于正常,而沒有原因的或過分的恐懼則屬于異常。(3)恐懼與焦慮的區別確實,恐懼與焦慮也存在區別,主要區別在于:焦慮的嚴重程度的不同,恐懼屬于強烈的焦慮。個體的體驗不同,焦慮時體驗到不安和擔心,而恐懼時體驗到強烈害怕。持續時間不同,焦慮是對困難或挑戰的持續性反應,持續的時間較長,為數小時、數天、數月,甚至數年;恐懼是對危險或威脅的暫時性反應,持續時間短,為幾分鐘、幾十分鐘,很少超過1小時,如果持續時間長則可能危及個體的生命。行為反應不同,焦慮時感到明顯的運動性不安,也可能出現呼喊或求救行為;恐懼引起僵住或回避行為,“戰斗或逃跑”為其典型反應,而焦慮不會引起這一反應。還有一個不同點是,有朋友或保護者陪同通常可以減輕恐懼,但不能減輕焦慮。此外,人處于焦慮時會憂慮地專注于自己的感受之中,而且難以處理現實問題,也總是懷疑有什么危險會不會發生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處理危險;人處于恐懼時只體驗到害怕和恐懼,如果不是處于僵住狀態,考慮的惟一問題是盡快擺脫危險或者是戰勝它,或者是逃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