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死亡的害怕,有時指死亡恐懼,包括一種或一系列明顯的恐懼。下面是最常見的死亡恐懼類型。
◎害怕自己不在了,生命永遠終結。
◎對未知的恐懼,不知道死后會發生什么。
◎害怕宗教信仰里死后的苦難生活,比如下地獄或煉獄。
◎害怕與死亡有關的病痛。
◎害怕你的親密愛人去世。
◎害怕你死后,你的愛人會怎么樣。
◎害怕與死有關的事情,比如尸體、棺材、殯儀館和墓地(這種恐懼被稱為恐尸癥)。
太原圓成心理咨詢成向東老師表示,有時恐懼僅僅就是一種失控。死亡是無法控制的,因此,為了保持健康你經常去看醫生或進行儀式化的鍛煉。(死亡恐懼癥有時會伴有疑病癥)。
病因
死亡恐懼癥的原因,隨著以上某一種恐懼占主導而變化。存在主義哲學主張對不存在的恐懼是人類天生的狀態,所有人都深受影響。有人甚至進而提出,對死亡的恐懼(終極消失的感覺)是所有恐懼的“核心”和最根本的原因。存在主義者的觀點至少有些道理。我們或多或少地對最終的死亡抱有焦慮。
其他死亡恐懼圍繞著宗教里關于懲罰和死后的地獄。與死亡有關的疼痛和痛苦恐懼,也可能與你目睹你愛的人的死亡過程有關。通常,愛人的死會讓你產生對自己死亡的恐懼。
治療方法
當然,針對死亡恐懼癥的治療要有的放矢。治愈不存在的恐懼或許需要對生命意義的哲學反思,對死亡最好的認可方式是你好好活著。還有重要的一點是,面對死亡,我們大家其實沒有區別。
有些人喜歡閱讀那些死里逃生的人講述經歷的文學作品。大量關于瀕臨死亡經歷和人們在死亡過程中“看見”東西的文學作品,告訴很多人,死亡并不是完全終結。在那些有臨死經歷,由他們所寫的描繪“另一個世界”的書中,下面幾本不錯:雷蒙·穆迪寫的《死后的生命》,杰弗瑞·朗和保羅J.派里合著的《來世的證據》。
對愛人去世的恐懼是痛苦的,但也可以將其看作是一種“精神召喚”,從而提升你的內部力量和能力,即便親愛的人不在了。有些人還為死后可以和親人相聚而振奮。許多關于經歷瀕死經驗的文學作品都清楚地描述過與“已經去世”的愛人在一起的感受。
最后,如果你對死亡的恐懼癥是源于見證了朋友或親人的死亡造成的心理創傷,使用催眠療法和眼球運動脫敏療法再次回到記憶中并重塑記憶,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