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方法是弗洛伊德1895年創造的,方法是讓患者很舒適地躺著或坐著,把自己想到的(進人頭腦中的)一切都講出來,不論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誕不經、有傷大雅,都如實報告出來。心理分析家的工作則是在于對患者所報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釋,直到從中找出患者無意識之中的矛盾沖突,即病的起因為止,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患者浮現在腦海中的任何東西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有一定因果關系的,借此可以挖掘出無意識之中的癥結所在。
2.釋夢弗洛伊德在給神經癥患者作治療時發現,夢的內容與被壓抑的潛意識之間有著某種聯系,人在睡眠時自我的控制就會減弱,無意識中的欲望就會乘機向外表現,但由于精神仍處于一定的自我防御狀態,所以這些欲望必須通過化裝變形才能表現出來,進人意識成為夢象,因此,夢是有意義的心理現象,是人原始愿望的迂回滿足。根據精神分析理論,夢有顯夢和隱夢之分,顯夢是夢中的情境和事件,隱夢則是隱藏在顯夢后面的無意識動機。釋夢的過程就是通過顯夢來分析揭示夢的隱義。夢的過程中,通過自覺不自覺地進行凝縮、置換、視象化和再修飾把原本雜亂無章的東西加工整合為夢境,在分析過程中,要認識到患者不自覺的阻抗作用,患者可能會歪曲夢的內容,所以,治療師需要突破患者清醒時的防御,才能達到理解夢的象征性的目的。
3.阻抗(resistance)
是指患者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回避某些敏感話題,有意無意地使治療重心偏移。有意識的阻抗可能是患者怕治療師對自己產生壞印象,或擔心說錯話,或對治療者還不信任,這種情況經治療者說服即可消除阻抗。無意識的阻抗則表現為對治療的抵抗,而患者自己則并不能意識也不會承認。患者有時候口頭上表示迫切希望早日完成治療,但行動上對治療并不積極熱心。例如患者可能表現為不愿意更改其某種行為,即使這種行為他帶來了很大的痛苦。患者對精神分析治療的這種強烈抵抗,自己無法意識到,也不會承認,他們可能還會為自己的這種無意識行為尋找理由,進行辯解,無論其表現形式如何,阻抗會一直貫穿于治療的全過程。
4.轉移關系(transference)我國學者多數譯為“移情”。實際上這種關系是指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患者有意識或無意識把自己跟父母、親人所經歷的親子關系與情感轉移到治療師身上,把治療師當成自己早年生活中的父母、親人等。如果按照移情字面的意思,有時候會引起人們男女之間愛慕關系的理解。實際上轉移關系的表現,與治療者本身無關,也跟患者與治療者在治療場所經歷的實際關系不太有直接關系,而是患者自己對于過去跟自己的養育者所存留下來的關系的“轉移”現象。治療者可以通過這種轉移關系來分析患者在童年成長過程中,與自己父母或主要養育者之間所經歷和產生的關系。
5.解釋是指通過揭示患者癥狀背后無意識的動機,消除阻抗和移情的干擾,使患者對其癥狀的含義達到領悟。其目的是讓患者正視他所回避的東西,使無意識之中的內容變成意識的。解釋要在患者有接受的思想準備時進行,有效的方法是在一段時間內逐漸地接近問題,從對問題的澄清逐步過渡到解釋。通過解釋,治療者可以不斷地向患者指出其行為、思想或情感背后隱藏著的本質意義。但是,如何從輕而重,從簡而繁地進行解釋,重復性的幫助患者了解且改善心理反應及行為表現,是需要長期的治療過程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