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急強總是換保姆的退休女教授王某,女性,5歲,大學退休教授,衣著整結干凈,面貌華善和蕩,獨
自就診。主所:人際交往困惑,性情急躁,為家里保姆總是更換面領惱。現腐史:自訴猛心病史6年,主要麥現發作性心紋篇,伴有血壓升高和失屬,患者影休前在大學任教授,工作勤奮,吃苦耐勞。奧者退休前作教研室主任,上進心很強,平時單位組織的名種話動都要參加,并追求好的效果,有時會男為爭名次或榮譽而與領導或同事產生攀擦,從而影響了人際關系。有一次由于參加教學評比,陰為兩個教研室的榮著而和同事少了架,情緒煮動,難以粒制,事后失影焦慮,到醫院檢查發現血壓高,心電圖檢查顯示心肌供血不足,紹修養形藥物治療,一周后恢復,但醫生建議患者要堅持控制血壓,是免情絲衡動。盡管醫生有聽附,可是患者在平時工作生活中,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綿,每不順心的事辣看不領,對下面年輕教師要求甚嚴,有時影響人際關系,但事后又覺得事情很小,影響情緒和健豪,適成人際關系困難不值得,使得患名常感到后悔,患者5年胸影休,大夫3年前患腦中風,由于要在家照顧丈夫,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所以家里請了保姆。但是患者總是覺得保姆做事不夠好,有的干活不認真,有的比較懶散,有的是保姆要求增加薪水等種種原因。近2年,家里先后換了5個保姆,患者都不滿意。其中,有一個患者覺得還算可以,可是干了2個月就說家里有事不干了。為此患者深感苦惱,因為每個保姆更換都會給患者帶來一些不便和情緒緊張,既需要保姆,又對保姆不夠放心。
太原圓成心理咨詢師總結討論:患者是一名大學退休教授,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年輕時由于性格屬于A型性格,做事急躁和追求完美。盡管年輕時候曾經有過許多成就和榮譽,但隨著年齡增加和社會角色的變化,患者的軀體疾病和性格特征之間出現了矛盾和沖突,這種沖突會導致患者不良的情緒和冠心病發作。患者開始接受道家認知治療后,經過幾次討論和示范,首先使患者理解了情緒和心臟病發作之間的關系,認識到了既往的工作作風對自己現在這個年齡的冠心病患者已經不再適用,而且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現在自己認為已經到了“少私寡欲”的年齡了,尤其是丈夫和自己都是患者,家里需要保姆的照顧,要和保姆處理好人際關系。在人際交往中只要按照“知和處下”就能使自己保持心情愉快,這樣不但對別人有利,對自己也很好。通過道家認知治療,患者自己還評價自己說,年輕時自己的積極進取的個性造就了自己工作的成就,但現在已經退休,走到了人生的晚年,如果還是根據年輕時的方式處理問題,不但出不了成就,反而會導致冠心病發作,加快疾病的進程,不利于自己的健康長壽。通過治療,患者在生活中慢慢地轉變了處世原則和方法,這樣使自己感到非常輕松和愉快。
面對這樣的患者,治療的關鍵是要幫助患者分析性格特征和冠心病之間的矛盾沖突,讓患者理解既往個性和現在身體狀況之間的矛盾,結合道家處世養生原則,讓患者學會選擇和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源,即行為和情緒背后的價值觀,進一步根據道家處世養生哲學的理念,轉變認知,改變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系,減少情緒反應和內心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