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伯格提出,分裂(他也將其稱為原始型解離)是嚴重人格障礙患者運用的典型防腳,這些患者傾向于區隔對自體和對他人的彼此沖突的體驗。在該患者群中,分裂幾乎總是與相互解離有關,這種相互解離針對體驗中正面、理想化的部分和負面、迫害性的部分。這樣,我們看到的后果是,客體關系被體驗為要么“全好”,要么“全壞”一一邊是充滿愛意的、令人滿足的、安全的,而另一邊則是充滿攻擊的、令人沮喪的、駭人的。太原心理醫生成向東:投射性認同是指分裂個體把自己內心體驗中的某些方面投射到另一個人身上。于是,自體中被投射的方面會被體驗為對方的一部分。同時,在使用投射性認同時,個體也會和對方互動,引發被投射方與投射內容相一致的反應(也就是說,在授射性認同中,投射往往會變成現實)。理想化是分裂的一種形式,通過把他人看作全好的,以回避與負面感受有關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