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為個體最初社會化的場所,在中國有其特別的作用和意義,家庭關系也是構成不同人際關系的核心問題。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庭形態建立于農業生活的基礎之上。經濟上的自給自足、落后的生產工具和土地不能移動導致了人們對人口、勞動力及和睦相處的重視,因而中國家庭的結構和功能不是像西方家庭社會學那樣劃分。在西方,家庭和家族均為一義,并以核心家庭居多。而在中國,家族是一種家庭形式,是一種幾代同堂,具有一定范圍的血緣關系的成員組合。其中,父子關系是最主要的成員關系,因為這種關系的中斷將象征著整個家庭連續體的終止,它常用一個文化禮儀性象征來表示,這就是香火。血緣關系是中國社會人與人關系中最重要的關系,其意義不只是像西方社會學原理說的那樣,任何人都要經歷這種關系才能實現他的社會化。中國人將會根據這種關系去推出其他的關系,因此有學者歸納中國家庭關系的特點有:①強調父子關系:②具有家族自豪感;③鼓勵大家庭;④敬奉祖宗;⑤財產歸家族共有:⑥是社會結構的基礎;⑦儒家思想的出發點;⑧中國人際關系的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