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類以自我心理調整為特色的醫療保健養生方法,有動、靜之分。靜功指練功時身體在空間的位置保持不動。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氣功是一種通過自我暗示來調整心身功能以防治疾病的自我鍛煉方法。禪定功屬于氣功中的靜功。禪定雖然是佛教的一種特殊文化形式和修持方法,但其對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的影響是不容否定的。它以虔城的宗教信仰作為自我暗示的基礎,力求達到禪悟。定就是禪定,細分為“四禪八定”,是修煉心意的工夫,使之專注一境而不散亂,即統一精神與思慮,保持一個圓明清凈的境界。所謂的“定”,意思是平衡、一致、安詳,或一種寧靜狀態。
對禪來說,這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某種覺醒,并由這種覺醒去打破平衡,把人重新帶回意識的相對層面,這時候才有所謂的“悟”發生。禪定是漸修的過程,最終是為了達到頓悟。在禪宗看來,禪定是獲得確定的認識,作出確定的判斷,根治迷惑煩惱,成就各種功德的心理條件和修養方法。禪定的具體人定方法通常為坐禪,即以一定的姿勢靜坐,摒棄一切妄念,使心理活動高度專注于一境,實現思想的空寂、純潔,即人靜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以此阻斷了環境刺激對人的心理生理活動的干擾作用,使人心身完全放松,忘卻一切煩惱。禪定既是一種修行方法,也是一種精神境界。“禪定是指在無論有利還是不利的任何環境中,始終保持一個人心靈的寧靜狀態,甚至當逆境接踵而來,也絲毫不受紛擾,不受挫折。”①禪定的人靜狀態與催眠狀態對人的心理生理活動的影響是一致的。可以說,禪定狀態的生理心理機制是一種自我催眠。禪定,可以說是靜心療法。禪定修行訓練有三個要點,即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對于坐禪,不應有過強的期待效果,坐禪時心中不要有任何的意象,也不要被任何意象所束縛,采取順其自然的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