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場恐怖癥恐懼對象主要為某些特定環境,如空曠的場所、人多擁擠的場所、閉室、黑暗場所、電梯、公共交通工具(擁擠的船艙、汽車、火車車廂、飛機等密閉空間)等,患者常怕離家外出,怕獨處,怕離家后處于無能為力的境地或不能立即離開該場合。他們的共同特征是擔心在公共場所中暈倒或失去控制,又或無法迅速離開,故常常出現回避反應。這種對公共場所的回避反應,對病人社會生活影響較大。開始時,他們只是避開那些不易迅速離開的場所,如公共汽車和擁擠的商店,到理發店或劇場去,總是坐在靠近門口的座位上。隨著病情的進展,回避反應泛化,避開任何可能產生“包圍感”的場合。最嚴重者,不敢跨出家門。他們對親屬的依賴日增,常導致家庭矛盾。女性患者為多,多在20一40歲起病。
2.單一恐怖癥單一恐怖癥,也稱單純恐怖癥,是指對某一特定環境或特定物體的恐懼,多由某些不良刺激引起,一般比較容易治愈,但有部分患者在消除了對某一物體的恐懼后,又出現新的恐懼對象。單一恐懼癥的特點:①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
②有反復或持續的回避行為;③發作時有焦慮和自主神經癥狀;④知道恐懼過分或不必要,但無法控制。最常見者為對某種動物或昆蟲的恐怖。這類恐怖癥狀在兒童中很常見,部分患兒是兒童期恐怖癥狀一直持續至成年,部分則是在青壯年期起病,但回顧既往史,??砂l現他們在童年期有過這類現象。成年后出現恐怖除動物外,還有黑暗、幽閉及雷電等發生恐怖。
3.社交悉怖癥社交恐怖癥是恐怖癥中最常見的一種,占恐怖癥病人的50%左右,又名社交焦慮癥,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颊邔τ谠谀?/span>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調癥(SAD)。病人的核心癥狀是對人際交往感到緊張和害怕,因而避免和其他人打交道。恐懼的對象可以是某個人或某些人,也可以是相當泛化,表現為害怕處于眾目睽睽的場合,大家注視自己,或害怕自己當眾出丑,使自已處于難堪或窘困的地步,因而懼怕在公共場所進食、如廁、公開講話或表演,當眾寫字時控制不住手發抖,或在社交場所結結巴巴不能作答等。還可表現為見人時臉紅(紅臉恐懼癥);怕與人對視,或自認為眼睛的余光在窺視別人,因而惶恐不安(對視恐懼癥);害怕在公共場所遇見陌生人或熟悉的人(對人恐懼癥);害怕與異性相遇(異性恐懼癥)等。多數患者只對一種或幾種社交場合感到恐懼,在離開這些環境下可以完全沒有癥狀,只是在擔心會遇到害怕的社交場合(預期焦慮),故多表現為不敢與人交往,甚至長期脫離公共社會生活,嚴重者無法工作。根據對某種客體或情境引起的強烈恐懼,并伴有神經癥狀和回避反應,同時患者感到這種恐懼是過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可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