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師培訓
| 心理咨詢師解讀兒童在咨詢過程 | |
| 發表時間:2022-11-16 閱讀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
|
由于兒童在咨詢過程中體驗了強烈的情感,他們心里通常就會冒出向題他們如何引發了這些令他們煩惱的事件。我們發現,兒童認為他們應該為情況惡化負責。例如,當兒童生活在暴力家庭中時,他們通常認為自己應該為發生在成人之間的暴力負責。同樣,在發生性虐待的情境中,兒童可能糾結于他們在事件中所表現出的配合,并為出現的負面結果埋怨自已。為了幫助兒童更積極地看待自已,我們使用來自敘事心理治療的概念。我們發現,兒童自然而溫和地進展到順其自然地發問是一種有效幫助兒童形成積極自我概念的方法。 當兒童將過去和后來的經驗解釋成卑鄙、不完整、無能、不忠誠、偷偷摸摸、淘氣、下流或愚蠢時,負面自我概念就形成了。同樣,如果我們幫助兒童記住過去的事件或經歷那些不同于現在所關注的并能達成更多正面結果的部分,就可以幫助兒童提升正面自我概念。尋找這些負面事件和經歷中的“例外”能夠幫助兒童建立另外一種關于自身的意象。這樣,他們可能開始正面地看待自己,并使用褒義詞來描述自己,如勇敢、誠實、熟練、體貼等。對咨詢師來說,幫助兒童改變他們對自身的看法和找出“例外”的一種強有力的方法就是利用比喻并結合富有創造性的道具,如美術或黏土。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隱含著對兩個事物相似性的比較,通過一個事物來表達另一個事物。比喻不是對兒童的某些特殊方面進行直接描述,而是采用另外一種描述方法。它利用另外一種意象及其內涵來對真實生活的意象進行符號性表征。在使用比喻時,存在一個潛的假設,即如果這個比喻的某些方面與現實一致,那么其他方面也是一致的。這個假設有利于咨詢師對兒童使用比喻,從而更充分地探究他們對自身的覺知。例如,咨詢師可以鼓勵兒童想象他們是一棵果樹,并畫出這棵樹。一旦兒童完成這幅畫,咨詢師就可以通過提問來分析兒童的畫。咨詢師可以問:“這棵樹生長在哪里?是自己獨自生長在原野上,與其他樹一起生長在花園中,還是與同類的果樹一起生長在農場中?”這個問題的答案能為咨詢師提供信息,也就是我們可以將兒童生活中的社會和人際關系與相應的情境進行比較。你還可以問“這棵樹如何在猛烈的暴風雨中生存”來探究兒童對控制自身恐懼的自我覺知,或者問“這棵樹在冬天怎么了”來探究兒童對自身內在優勢和資源的覺知。咨詢師可以通過擴展比喻來尋求“例外”。這種方式可以提示兒童尋找在生活中表現出積極有益的適應性行為的時刻。咨詢師可以鼓勵兒童想想什么時候“樹上的枝丫并沒有掉落”以及發生什么事可以讓“果樹年年都生長”。我們發現,那些覺得直接地談論自己很有挑戰性的孩子,可以更好地利用這棵果樹的比喻來探索自我概念. |
|
| 上一篇:謹防季節性情感障礙 | |
| 下一篇:疏導療法的治療要點及步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