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執,生活中并不少見。所謂偏執,是指人的意見、主張等過火。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是為人處世的一個不可小覷的缺陷,是一種心理疾病。偏執的人往往是極度的感覺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于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后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于把失敗和責任歸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同時又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但從來不信任別人的動機和愿望,認為別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懷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這種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別人只好對他敬而遠之。
偏執在情緒上的表現是按照個人的好惡和一時的心血來潮去論人論事,缺乏理性的態度和客觀的標準,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誘。如果對某人產生了好感,就認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錯誤、是缺點,也不愿意承認。偏執的人在行動上往往莽撞從事,不顧后果。例如那些自認為“講義氣”的青年,當他們的朋友受了別人“欺侮”時,他們往往二話不說,馬上就站出來幫朋友打
一些青少年由于知識經驗不足,辯證思維的發展尚不成熟不等于一分為二地看同題。往作標作一點就無限地夸大或單小有以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極易出現以偏:全的失直判斷。導新贊誤的結論。九其是中學生正值青春期。內分泌功能迅速發膜大精皮質及皮質下中椒的興春度常迅速地增強或碳弱,從而形我情的菠動不發,出現偏激認識和沖動行為。
偏執的人,不能正確地對待別人,也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見到別人作串成績,出了名,就認為那有什么了不起。甚至干方百計抵毀貶損別人;見到別人不如自己,又冷確熱諷。借壓低別人來抬高自己。處處要求別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卻不去尊重別人在處理重大問題上,意氣用事,我行我素,主觀武斷。像這樣的人,干事業、搞工作,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在社會上也很難與別人和睦相處。
偏執的人喜歡走極端,是因為其頭腦中有著非理性的觀念因此,要改變偏執行為,首先必須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觀念。如:“我不能容忍別人一絲一毫的不忠。”“世上沒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對別人的進攻,我必須立馬予以強烈反擊,要讓他知道我比他更強。”
“我不能表現出溫柔,這會給人一種不強健的感覺。”現在對這些觀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極端偏激的成分“我不是說一不二的君王,別人偶爾的不忠應該原諒。”“世上好人和壞人都存在,我應該相信那些好人。”“對別人的進攻,馬上反擊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須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擊。”
“我不敢表示真實的情感,這本身就是虛弱的表現。“每當故態復萌時,就應該把改造過的合理化觀念默念一遍,以此來阻止自已的偏激行為,有時自己不知不覺表現出了偏激行鄉,事后應重新分析當時的想法,找出當時的非理性觀念,然加以政造,以防下次再犯。除了在思想上調整自已,我們還有必要從認識上提高自己。從書籍中獲得撫慰
法國數學家、哲學家笛卡爾說過:“讀一些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實驗表明。經常閱讀偉大人物的傳記。更能貨那些固執的人得到心靈上的慰藉。豐富的知識使人聰慧,使人思想開闊,使人不至于拘泥于教條的陳規陌習。但是應該注意的是,越有知識越要謙虛,這是做人的美德。為人處世要尊敬和信任他人,多培養寬容的態度。要和勤奮好學、謙虛謹慎、品德優良的人多交往,養成虛心向別人求教的習慣。克服虛榮心,培養高尚的情趣
人無完人,誰都會有缺點和錯誤,這用不著掩飾。我們要以真誠的態度來對待生活,要樹立遠大的目標,追求美好、崇高的東西。不要整天把心思放在修飾打扮和趕時髦上。更不要夸夸其談,不懂裝懂。加強自我調控
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抵觸情緒,以及無禮的言語和行為。對自己的錯誤要主動承認,不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如果意識到了平日里自己的行為有些偏執,那么,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敵對心理”的旋渦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處世待人時注意糾正,這樣會明顯減輕敵對心理和強烈的情緒反應。要懂得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學會對那些幫助過你的人說感謝的話,而不要不痛不癢地說一聲“謝謝”,更不能不理不踩。要學會向你認識的所有人微笑。可能開始時你很不習慣:做得不自然,但必須這樣做,而且要努力去做好。要在生活中學會忍讓和耐心。生活在復雜的大千世界中,沖突、糾紛和摩擦是難免的,這時必須忍讓和克制,不能讓仇恨的怒火燒得自己暈頭轉向,肝火旺盛。
善于接受新事物
固執常和思維狹隘、不喜歡接受新東西,對未曾經歷過的東西感到擔心相聯系。為此我們要養成渴求新知識,樂于接觸新人新事,并學習其新穎和精華之處的習慣。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沖突和不順在所難免,戒除偏執和克制不可改變的事實是成功者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