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變革,傳統的和封建的觀念對婦女的影響受到了有力的沖擊,女性的社會地位正在發生著深切的變化。過去男女雙方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是丈夫養家糊口,維持生計,妻子操持家務,管教孩子;丈夫在家庭中處于主導地位,有權在家庭事務中作出重要決定,妻子則應服從丈夫。現在婦女走上了工作和勞動崗位,夫妻雙方的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男女平等,家務勞動由雙方共同分擔,社會交往和娛樂活動雙方共享。當然,由于女性的角色因素,決定了婦女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特作用,并且因此而產生諸多的心理衛生問題,如婦女往往既參加工作和勞動,又承擔繁重的家務負擔;既要養育和輔導子女,又要照顧長輩;對社會生活的過多付出和較少回報,以及對自己所擔任的社會角色不滿意等均可引起心理緊張和心理負擔。現將婦女的一般心理特征和特殊情況下的心理變化介紹如下。
女性的知覺較男性敏感,她們閱讀和領會較快。對出現的直覺能迅速的予以非理解性知覺聯系,而對細節知覺不如男性準確,對事物的聯系僅限于一般經驗。在統覺方面,婦女的主觀因素較大,易從個人經驗、希望和偏見的角度出發去看待事物,一般易做出較主觀的評價。女性的記憶和語言發育較好,但一般認為婦女思維的條理性差和不甚深刻。一般認為,女性的情感豐富,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且神經系統易于興奮,情緒容易波動,對任何刺激易于發生反應,情感反應豐富,易接受暗示,在遇到不良的心理因素時,多以傾訴心事來解除心理壓力。因女性對內外刺激因素的反應性較強,同一應激事件對女性易產生較大的反應,從而易引起心理沖突和心理負擔。因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女性往往具有羞澀的心理特點。因此有些女性在接受婦科檢查時,即使是女醫生給予檢查,也常常感到不好意思,更不用說是男醫生了。對其月經情況、外陰部不適、性生活異常等總是含糊其辭,甚至以失眠、多夢、飲食異常等為主訴就診。這就要求醫務人員應充分了解女性的心理特點,改善接觸病人的技巧,以利于正確診斷和治療。總之,女性心理特征的性別差異是由生物學因素和社會因素決定的。生物學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內分泌、代謝、大腦半球的側化等;社會因素包括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