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常聽到一句話叫“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也就是說,父母生養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我們好;
即使做錯了,孩子也不能說,不能追究,否則,就是大不孝。
最近看了一部教育劇,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硬是看出恐怖片的感覺。這部劇講了5個故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叫《媽媽的遙控器》。
小偉媽媽在某一天,得到一個能讓孩子聽話的遙控器。
因為望子成龍,她一遍又一遍地讓兒子的生活倒帶重置,修正錯誤到她滿意為止。
慢慢的,小偉從一個熱血少年變成一個麻木的“機器人”,完全按照媽媽的規劃活著。
后來,他遇到開朗外向的小嵐,女孩的父母非常開明,支持孩子做一切自己喜歡的事;
和她在一起,小偉覺得,那是人生最開心幸福的事情。
被媽媽發現后,她按下了重置鍵,時光倒退,小嵐和她父母再也不認識小偉,
那份幸福,就這樣輕易地擊碎。
這種變態的控制欲讓小偉崩潰自殺,沒想到,也被媽媽用遙控器救了回來。
一再被復活的兒子崩潰地問媽媽:“你究竟還要我死幾次?”
媽媽淡定地說:“死到你選擇活下去為止?!?/p>
再后來,小偉沉默了,也放棄了掙扎。
故事的結尾,是成年后的他,趁媽媽放下警惕時,搶走了遙控器。
最終,在沖媽媽大喊了一聲“它是我的”之后,毫不猶豫地沖向了飛馳而來的汽車。
至死,小偉媽媽都不覺得,自己哪里做錯,反而覺得是兒子不懂事,不懂她的苦心。
之所以說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是因為在現實中,我們都被“遙控過”。
還記得之前,北大留學生發萬字長文數落父母,并與之斷絕關系的事么?
那個“別人家的孩子”,高考理科狀元,北大學子,目前在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讀研究生的秋岸(筆名);
12年沒有回家過春節,在6年前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系方式,并對父母充滿怨恨。
事實上,秋岸的父母,并沒有對他做過什么嚴重的事,所有的矛盾說起來,不過都是生活中的瑣碎。
簡單來說,就是完全不尊重他的感受,一切都以父母的意愿去進行。
小到穿衣、剝雞蛋;大到社交、上學、工作……
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一對父母的瘋狂,和一個孩子的無奈。
就像秋岸自己所說:
父母的愛其實是傷害,過去的經歷無法與我的認知調和。
也難怪他還少年時期就產生習得性無助、內分泌失調、體重驟降。
這事發生后,很多網友,包括我父母都說:
小題大做,這孩子讀書讀狗肚子里去了,他父母把他培養得這么優秀,他就記得那些不好的事,真是白上這么多年的學。
就像秋岸爸媽,也表示不懂兒子為何會遠離,他母親說:
要說掌控,他17歲以后就不在我們身邊;現在34歲了,人生一半都在外邊,如果前半程我們在掌控他,可問題出在這后面啊。照這樣說,反而是掌控不夠。
那些永遠都不會承認自己錯誤的中國式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做著傷害孩子的事,卻渾然不知,還等著被感激。
即使知道有所失誤,也會找到無數的理由去避重就輕,為自己辯解和開脫。
最后,最無私的愛,變成了最傷人的利器,最持久的怨恨。
02
有多少孩子在等父母認錯
“媽,你為什么不認錯?”這是很多孩子內心深處的疑問。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可能會犯下各種各樣的錯誤,但是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向父母認錯時,他們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寬容。然而,很多時候,父母卻不愿意認錯,這讓孩子感到失望和困惑。
其實,父母不認錯的原因有很多。有些父母可能認為自己是成年人,不應該向孩子認錯,這樣會失去自己的尊嚴和權威。還有些父母可能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即使犯了錯也是出于好意,所以不需要認錯。但是,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
父母不認錯,會讓孩子感到不被尊重和理解。孩子們會認為父母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因為他們不關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這會讓孩子感到失落和沮喪,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反,如果父母能夠認錯,會讓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當父母承認自己的錯誤時,孩子們會感到自己的意見和感受得到了重視,這會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愛和關心的。同時,父母的認錯也會讓孩子學會認錯的重要性,讓他們懂得承認錯誤并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的方式。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學會認錯。當我們犯了錯時,應該及時向孩子道歉,讓他們知道我們的錯誤,并表達我們的歉意和改正的決心。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還可以讓他們學會認錯的重要性,成為更加成熟和自信的人。
最后,我想說的是,父母認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和幸福,我們應該努力去做。只有當我們真正關心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努力改正,才能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好父母。
03
你敢于承認錯誤,孩子也會分辨是非,自我反省。
幾米的繪本《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有這樣一句話,小孩寧愿被仙人掌刺傷,也不愿聽到大人對他冷嘲熱諷。
世界上最傷人的,莫過于父母的無謂指責,一句頂十句。而最有效的治療,也是父母的歉意,一句就足以溫暖涼透的心。
董卿在節目里談到,自己成年后回到家,父親突然邀她下館子吃飯。吃到一半時,父親倒了一杯酒,把酒杯舉起來說:“我敬你一杯吧。”
董卿覺得很意外,父親告訴她:
我跟你道個歉,我想想這么多年對你,是由很多方式不對。你……別往心里去。
回憶這件事時,董卿雖然幾度哽咽,但臉上卻是滿滿的幸福。
弗洛伊德說,幼年的經驗,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一般來講,如果父母把自己位置擺的很高,覺得說錯話、做錯事無所謂,那這樣的家庭,親子關系是不平等的,孩子也從來不會獲得尊重。
時間長了,孩子會怨恨原生家庭,甚至難以與自己和解。
很多網友說,我們這代人,是沒有后路的,低谷時,家人會給予更大的壓力,失敗和望不到頭時,他們的責備和謾罵讓人更加絕望。
很多年輕人,站在路中間,就那樣站著哭。
身后沒有燈火,身前白霧茫茫。家,從來都不是避風港。
對待外人,我們尚且收斂脾氣,為人著想;對待越親近的人,我們反而吝嗇又刻薄。
《從容養育》中提到,很多父母,仗著“我為你好”,仗著“我是你爸媽,你必須聽我的”,對孩子毫無顧忌。
而這種有恃無恐,就是覺得“即使我錯了,孩子也會原諒我的”。
星云大師說:
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
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佛祖,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自己不但不會少了什么,反而顯得你有度量。學習認錯是美好的,是一個大修行。
幸福的家庭,親子之間從來都沒有高下之分,平等地對待,才能收獲同樣的愛。
與其希望孩子被什么歲月溫柔以待,不如從自己開始,讓他不被家庭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