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見到的批評過程,是批評的一方喪失理智、口不擇言,被批評的一方則憤而反擊或以不服、受屈的情緒來抵抗。這樣的場景,使得人們不敢輕易使用“批評”的權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實際上,人們愿意去“批評”什么,往往表示人們重視、在意對方,希望對方少走彎路或變得盡如人意,但如果不講究批評方式,就會令現實的結果與良好的意愿背道而馳,從而將批評變成尷尬、傷害、不愉快、氣憤的代名詞。
如此一來,人們就越來越不愿、不敢、不會、不能去批評。就會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就會掩飾想建議、批評的那份關注的情緒,而讓自己顯示出“與己無關,高高掛起”的模樣。殊不知,批評也分兩種:建設性的和破壞性的。建設性的批評無論是在動機、方式還是在目的上,都與破壞性的批評大相徑庭。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建設性的批評往往會產生積極的、推進性的效果,使得受批評的人能從中獲取前進的動力或改進的啟示;而破壞性的批評則是去打擊、控制、懲罰、報復受批評的一方,其感覺是非常糟糕的,會在人際關系中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遺憾的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最常用的批評模式,恰恰是破壞性極大的后者。你可以通過對比以下破壞性批評的典型表現,檢查自己是否存在這樣的行為:
(1)經常使用“應該”“必須”“不要”等偏概性極強的詞句來指責對方的行為。
你是不是經常使用“你應該……而不要……”或是“你必須知道更多一些的事情,以……”這樣的話語來表示自己對對方行為的不滿?這樣的批評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在損傷了對方的自尊心,引起對方的防御反應之后,你會發現改進將變得更難進行。
(2)憤怒地失去控制,大吼大叫以表示你極度的不滿和焦躁,企圖以此造成心理上的優勢,達到威脅對方的目的。
你是不是會大嚷大叫“看你干的好事!”或是“下次不許再發生這樣的事!"但是,你的暴跳如雷有時并不能體現你的權威,也不會讓對方認識到他自己的問題,反倒極有可能引起對方針鋒相對的回應,進而將批評轉化為矛盾沖突。
(3)通過翻對方的舊賬來攻擊對方,以達到證明自己“一貫正確”的目的。
“你看你上次就這樣,結果……"“你上次……還不吸取教訓!”這樣的語句往往會給對方帶來強烈的挫敗感,從而壓抑他們積極求改進的情緒。
(4)企圖使對方感到愧疚。
你是不是經常使用下列表示痛心疾首的話?“你把工作做成這樣,真令我失望!”“你辜負了我對你的期望,想不到…."或許你會成功地使對方感到內疚,但你不一定能使對方順從你的意愿,接受你的批評、建議,從而達到讓你滿意的程度。
(5)想方設法地控制對方,以達到令對方服從自己意志的目的。
你是否曾經巧妙地暗示其他人,你曾經幫助過他們,你希望或多或少地得到某方面的回報。你或許以這樣的方式批評過他們,但實質上你只是想提醒他們:“上次你從我這拿走了方案,所以這次你不該和我爭這個項目。”其實,這肯定是最愚蠢的批評方式了。還有,類似“你說過支持我的,你應該……"的批評建議方式也會讓對方感到反感。
(6)展示自己受盡委屈,做出犧牲的樣子,以博取對方的同情,使之屈服于自己的意愿。
“我費了多大工夫,花了多少心血才拿到這份材料,你實在不該改變原來的方案!"“不要總是抱怨,我承擔的責任和負擔比你重多了!”“你為什么總是不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呢?”諸如此類責備的語言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這類貌似有所奉獻的行為背后,往往隱藏著行為者希望以此從自身行為中有所獲得的動機。人們不能說這類“奉獻者”是無私的,因為人們有理由懷疑他們的動機。
太原心理咨詢師提示:人們常常用一些不理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造成對被批評者的傷害,令他們覺得難以接受。雖然這并不是我們的本意,但在批評過程中流露出的失控、不寬容的行為,往往是人們無意識狀態之下的反應。那么,你知道怎樣進行建設性的批評嗎?
方法一:針對你所不認同的某件事謹慎地提出你的批評,而不要首先進行全面的否定,引致對方的對抗情緒和反感。
在提出批評時可以采用先揚后抑的方式。例如,可以用“我覺得你做得很好,如果在……做些改進就更好了”作為建議方式,或是用“這些做得都不錯,如果你能把注意力多放在……"作為開場白,相信大多數人都愿意在受到肯定之后,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議。
方法二:表現誠懇的合作態度,全力營造正面效果。
當你需要對合作伙伴提出批評時,不妨這樣說:“既然我們都希望……,我們應該……”或是“我們應該…以求合作更愉快”,或是委婉表示“如果我們在……多注意,我們會做得更好。”這樣誠意十足的合作態度會使對方覺得你和他是站在同一立場上的,你是為他充分考慮,這樣的批評更令人易于接受。
方法三:用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表達“僅僅代表個人看法”的建議。
當你想提出異議或不同看法時,可以說:“我對這里有些困惑,如果你……”或直截了當地問:“我用怎樣的方式說……你比較容易接受?”
方法四: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述你的意見;躲躲閃閃、欲蓋彌彰、吞吞吐吐的表達,常常更易激怒對方。
例如,“你在這里想表達什么樣的意圖,可否更清楚地說明?”或者“我對你的整體想法大致明白,但這里有些疑問……”都是比較客氣明了的建議方式。
方法五:使你的批評能給對方以支持、鼓勵的感受。
例如,“我欣賞你的這一項創意,是否可以再探討一下其中的細節?”這樣可以委婉表示你希望改進的意圖;“我不會追究以前出過的差錯,我更關心現在如何讓所有運作重新步入軌道。”能使你的建議在鞭策、鼓勵的同時,加上寬慰、安撫的效用,使批評的效果更為良好。
方法六;了解對方的真實感覺,充分為他著想。
"我知道你一定不高興,但……”或“我看出來你很失望,我也一樣,如果……”這些話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理解,從而更易接受你的建議。
方法七:提出批評之后耐心地等待對方省悟,而不要急于讓對方立刻改變意愿,完全順從你的建議,重復嘮叨同一個意見,只會讓對方覺得厭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方法八:讓你批評的對象有機會表達他的想法及解釋自己的意圖,否則對方可能會由于不理解你的意見或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而拒絕接受你的批評。引導對方說出他的想法,可以使批評被接納的概率更高,而且批評所產生的正面效果也會更好。
你可以用“如果采用別的什么辦法,會有什么不同的效果?”或“你覺得怎樣做更恰當一些?”這樣的話來引導對方說出他的感受,以尋求最佳的解決途徑。
看了以上幾點建議,你是否體會到了建設性批評的不同之處?恰當的批評方式可以令你避開難堪、矛盾、沖突、傷害等“批評的暗礁”,使你達到預期的建議目的。通過以上對比,你是否對怎樣進行建設性的批評有所領悟呢?如果應用得當,建設性的批評可以助你脫離“不敢、不能、不會”的批評困境,在工作、處世中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