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不可怕,可怕的是“太想得到”熱播劇《北京女子圖鑒》中的女主角陳可一直在思考著個問題:“女孩兒有欲望是一件壞事嗎?”直到有一天,上司顧總的一句話打消了她的顧慮:“等你找到與你有相同欲望的人,你就會明白有欲望不可怕。”的確,欲望本身不是一件壞事。但若心中出人頭地的欲望過于強烈,并任由欲望的驅使,不擇手段地爭名奪利,事情便會變得可怕起來。
尤其是那些求而不得的欲望,你越是不愿意放下,便越容易受到它的折磨。當你腦海中只剩下欲望時,你的理智會被吞沒,靈魂會被撕裂,你整個人都會變得丑陋不堪。心理學家分析說,人人都有欲望,但人心中的欲望卻有高級與低級之分。高級的欲望是一種信念,亦是一種生命的驅動力。它像一根救命稻草,又如懸掛在深沉夜幕中的明星,給予人永不放棄的信心和力量。而這種信念更有助于激發我們對生活、對未知的好奇心及熱愛之情,促使我們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樹立不同的目標以實現自我的價值感。陳可就是一個欲望很強的人。她渴望擁有名牌包包、渴望自由休面地生活在一線城市…正是這些欲望促使著她努力工作,努力去抓住一個個難得的機遇,步步踩穩、步步高升、最終成長為一個雷歷風行、馳騁職場的女精英如果當初的她心中毫無欲望,事事發于現狀,不斷自我安慰、自我滿足,那么她就水遠只能扮演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的角色,渾渾服服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然而,低級的欲望卻是被種在心房的執念。隨著時間的澆灌,它慢慢長出黑暗腐臭的藤蔓。想要拔除這根“執著”的藤蔓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你勢必會痛苦到崩潰。因為太想得到,你逐漸忽略了實現欲望的手段,妄圖通過捷徑去一步登天。同樣是在《北京女子圖鑒》中,因為太想實現職場升遷,陳可的同事姚梅接受了上司的“潛規則”;因為太想得到優渥的物質生活,陳可的朋友王佳佳嫁給了比自己大30歲的老頭。然而,這些盲目的選擇最終令她們走上了一條更為坎坷波折的道路,最終與幸福失之交臂。當單純清澈的信念變成復雜渾濁的執念時,人的靈魂就會慢慢變質。而“求而不得”之所以讓你痛苦煎熬,在于你的認知存在缺陷。你以為你看到的別人的光鮮生活都是靠走捷徑或成天好逸惡勞得來的,卻不知“所有的收獲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電影《霸王別姬》里有這樣的情節:戲班師傅對小豆子等一眾徒弟十分嚴格,只為了敦促他們苦練以成為梨園名角。有一天,小豆子偷偷溜出戲園,跑去看名角唱戲。臺上的表演贏得一片掌聲,小豆子不由淚流滿面道:“他們怎么成的角兒啊,得挨多少打啊。”這是因為小豆子有著理智而完整的認知:想要實現揚名立萬的獄望,就要挨打、要受若如果你能修正自已的認知,認識到所有的成就都幸付出才能獲得,那么實現孩望的過程再苦你都會之哪柏新時無法過上想要的生活,你心中的火苗亦不會地滅可是,對于那些行動力太強的人來說,當內心的孩塑號度膨賬時,他們只會急不可耐地朝著心中的目的地狂奔而去這時候,“太想得到”便變成了一件無比可怕的事。
正因為太想得到,他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片迷霧,再也看不到正義和私欲的區別。一旦受到阻攔,他們便會不惜違青自然規律、違背法律鋌而走險,就此誤入歧途。電影《暴雪將至》的男主角老余是一家面臨改制的國營鋼鐵廠的保衛干事,他生平最得意于自己的破案能力。他最希望自己能做出一番成就,被上調為編制內的警察。而連連發生的幾起兇殺案令他的欲望膨脹到了極點,他迫切地想要抓住這個機會。
老余拋開廠里制度的約束,全身心地投人破案中。為了獲得更多的線索,他厚著臉皮討好老刑警。女孩燕子對老余懷有好感,老余卻將燕子作為誘餌,想要利用她捕獲兇手。這仿佛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隨著內心執念越深,他便越米越無法回頭。老余的結局令人唏噓,因為太執著于破案,他被開除下崗。他只顧追查逃犯,卻來不及救身受重傷的徒弟,最后徒弟無辜慘死。燕子察覺到老余接近自己的真實意圖后,絕望地從天橋上一躍而下。隨著災難接踵而至,老余這才發現,自己所有關于“聲名與成就”的夢想都破碎了。他無法接受這一切,直接將憤怒發泄到了嫌凝人身上,最后殘忍地殺害了他。巴爾扎克曾這樣寫道:“一個人要失敗之后,方能發覺他欲望的強烈。”那些無法被滿足的欲望,可能會害了你的一生。當然,欲望本身不可怕。只要你牢記這兩句話:選擇運用怎樣的手段去實現自己的欲望,決定著你的前途;如何對待自己的欲望,決定著你最終的人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