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社會上刮起了一股“白、幼、瘦”的審美風。很多女性都是清一色的幼態臉,身形也很瘦弱單薄,仿佛一陣風就能把她吹倒。很多以此為美的人為了達到“白、幼、瘦”,不惜用上整容、抽脂、催吐等手段。看著那些膚白貌美、細腰細腿,甚至逆齡生長的女孩,看著商場里尺碼越做越小的衣服,很多女孩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因為她們的身材和相貌并不能達到“白、幼、瘦”的標準。
為了達到自認為的美貌標準,很多女孩開啟了“自殘”之路:有的人為了瘦臉去削骨,結果一不小心把自己的臉徹底毀了。
但是,有些愛美的女孩卻樂此不疲,她們承擔著損害身體的風險,忍受著常人聞之色變的折磨,無非被“白、幼、瘦”的審美取向綁架了。她們渴望擁有白皙、幼小、瘦弱的外形,而達不到這個要求的時候,她們便陷入深深的焦慮之中,沒有心思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白、幼、瘦”的審美真的好嗎?
1.“瘦成一道閃電”并不利于健康
首先,過度減肥會讓身體缺乏正常需要的能量,而能量一旦補給不足,人就會萎靡不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來,看起來特別疲勞。其次,沒有攝入足夠能量就會導致內分泌異常,而內分泌異常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其他方面的隱患。再次,如果靠節食瘋狂減肥,那么身體便無法獲得必要的營養元素,而營養元素的缺乏又會帶來脫發的困擾。最后,如果嚴格控制碳水、蛋白質攝入,過度節食,便會增加肝腎負擔,還可能引起酸中毒,嚴重的話還會引起鈣的流失,增加骨質疏松風險。
所以,維持“白、幼、瘦”大概率是要付出健康代價的。我們一定要抵制畸形的審美,讓自己回歸健康的狀態。
2.白皙并不是唯一的美
按照世俗的觀念,擁有白皙的皮膚是每個女生的理想。很多人也堅持認為“一白遮百丑,一胖毀所有”。于是為了達到理想的美白效果,她們使用各種美白產品,對皮膚和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這種以健康為代價的畸形審美觀念早就應該被淘汰了。如今,一些網站、雜志也開始號召“自然膚色美”,呼吁人們放棄對白皙的追求,保持自然膚色,更好地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健康理念,不管膚色如何,只要是健康的、自然的,那就代表著你獨特的氣質。這種氣質比千篇一律都是“牛奶肌”來得更加真實,更有吸引力。
3.“幼態感”并不意味著高級
并不是說越“幼態”越好看,所以沒必要陷人容貌焦慮,整天無心做其他的事情。要知道,女性在每個人生階段都各有魅力。一二十歲的女性,清純可人;三四十歲的女性,知性優雅;四五十歲的女性,沉靜灑脫;50歲以上的女性,平和釋然。女性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人格魅力,所以沒必要固執地追求“幼態感”。
從“白、幼、瘦”的審美焦慮中解脫出來,用自己的優勢和喜好定義好自己的風格,這樣才能綻放出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