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抽動障礙的癥狀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行為指導,逐漸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及規范的行為模式,有助于患兒病情的恢復。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心理治療。
1.支持性心理治療患抽動障礙的患兒,無論精神上還是軀體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自感非常痛苦,多數患兒伴有情緒和行為問題,如情緒不穩、焦慮、抑郁、恐懼、害怕、強迫及不良行為等。因此,支持性心理療法在抽動障礙的治療中占有重要位置。醫務人員應理解障礙患兒的痛苦,本著對患兒高度負責的精神、熱情、和藹、親切地接待患兒,詳細了解患兒的生活經歷及病情,給患兒以支持和安慰,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幫助患兒消除心理負擔,減少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在實施該療法時需要醫生、家庭和學校協調配合,努力改善患兒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加強自我鍛煉,逐漸消除或減少抽動行為,提高患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2.家庭治療首先是向患兒及父母講解家庭心理治療和行為訓練的重要性。家庭中的情感氣氛及家庭成員對患兒的情感表達和支持對患兒的病情波動和預后有著重要的影響。不良的家庭環境,家庭中人際關系緊張,父母對患兒的教育方法不一致,家庭結構和功能系統紊亂等都可成為家庭中應激因素的來源,成為抽動障礙的誘發因素。因此,對患兒的家庭進行心理干預,提高家庭的應付能力,改善不良的家庭環境,提倡用民主的方式教育患兒,避免用粗暴、歧視的態度對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