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焦慮癥易感人群:異地學習的學生、一年級的“小豆包”。對于一些孩子來說,雖然上了學但是心理上卻未必做好了開
學的準備……因開學引起的焦慮多是由于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擔心學業跟不上、人際交往不順利等原因導致的,主要是以下
幾類學生在新學期開始時容易出現焦慮等不良情緒:
外地上學大一新生
專家解讀:生活自理能力差住宿后易產生焦慮。由于需要適應全新的環境,大一新生確實是一個容易出現開學焦慮的學生群
體。總結起來主要是由于以下的原因導致的。
第一,從小被父母呵護長大,到了完全陌生的環境易產生孤獨感。對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學生來說,無法順利地料理好自己的
生活也會產生自己無用的想法,進而引起焦慮的情緒。
第二,從小很優秀,自我評價很高的學生到新環境后自己得不到凸顯,進而可能產生自卑、無用的心理,這樣的情況易發生焦慮。
第三,與同學、老師交往不順利,人際交往出現問題的學生,也易產生煩躁、焦慮的不良情緒。
第四,由于家庭條件等原因自卑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也相對更容易出現開學焦慮。
支招:多參加集體活動利于排解焦慮
對于這類學生如何預防因開學產生的焦慮:
首先,學生們應該意識到不適應新環境是正常的,而且不是壞事,每個人都要經歷適應新環境的過程,而由此產生的慌亂、無助
的情緒也是正常的,只要給自己時間就能夠緩解。
其次,學習用平等的視角看待自己和同學,真心與他人交往,給自己多跟同學、老師接觸的機會。
另外,面對新入學的學生,老師應該多安排些集體活動,為同學間的交往創造機會,對于自卑、性格內向的孩子要積極關注、引
導。
一年級的“小豆包”
專家解讀:小豆包開學焦慮更容易表現為身體不適
一年級的“小豆包們”出現開學焦慮,除了對陌生環境的恐懼、不適應,更多的是與父母離開而產生焦慮,焦慮狀態類似于分
離焦慮。加之孩子不善于表達或者是不敢表達,因開學焦慮而產生軀體化癥狀的也很多見,比如出現發燒、腹痛、腹瀉等癥狀。
如果孩子上幼兒園存在困難,那上小學后相對更容易出現開學焦慮,家長應該多注意。支招:逐漸減少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有利
于孩子適應上學的新環境。消除“小豆包們”的開學焦慮,就相當于一個脫敏治療,因為“小豆包們”的焦慮來自于與父母的
分離,逐漸減少孩子與家長相處的時間,讓孩子適應在上學期間與父母的分離。不要用恐嚇、欺騙的話來讓孩子不得已上學,
應該通過發現孩子在學校里的閃光點來提高孩子上學的興趣。對于“小豆包們”的老師來說,可以多組織一些只能在學校里
與同學完成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孩子體會到上學是有趣的。
專家提醒:開學后一個月內容易發生焦慮
開學兩周至一個月內相對容易發生開學焦慮,此期間正是學生適應新環境的時期,如果適應得不好就會出現焦慮,嚴重的可能產
生厭學、退學等情況。因開學引起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學生很常見,不過通過適當的自我以及他人幫助的調整,很多學生都會恢
復到正常的情緒,不會影響接下來的校園生活。不過也有特殊的情況,較嚴重的學生焦慮狀態能夠持續兩三個月甚至更長,發展
成焦慮癥,所以學生出現焦慮狀態應該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另外,平時學習成績一般或者對自己要求高的學生升入高三后,可
能由于學業上的壓力產生焦慮等情緒,家長要適時開導。
家長也要警惕出現“開學焦慮”
從小在身邊長大的孩子,突然需要到外地去上學,除了有的學生會不適應,有的家長也可能一時無法接受。學生開學后家長也需
防范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尤其是單親家庭中的家長,因為跟孩子有種相依為命的感覺,在孩子上學后更可能出現這樣的問題,
“總想孩子但是又擔心打擾到孩子不敢總打電話,自己一個人又覺得很孤獨,這樣很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狀態。”如果家長出
現這樣的問題,應該首先認清產生問題的原因,根據原因進行了解;另外這樣的家長應該培養自己的興趣,形成自己的生活圈,不
要單一地以孩子作為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