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網友分享過自己的故事:婚后,她的丈夫除了指責抱怨,再也沒有其它語言了。只要孩子出什么問題,就開始指責她,怎么
帶孩子了。只要事情沒做好,就開始抱怨,怎么這么笨。她辛辛苦苦管了孩子,卻得不到半句安慰的話。孩子半歲時,她就去上
班,晚上她還得帶孩子,但他從不幫忙,心力憔悴的她,再也提不起溝通的興趣。她苦苦堅持了10年,前五年為了孩子,一直忍著。
后五年兩人沒有說過一句話,最后,她實在受不了無話可說的煎熬,果斷離婚了。兩人同處一個屋檐下,但好像彼此視而不見;生
活起居只剩下簡單粗暴的指責;即便晚上睡覺,也是互不干涉,不知道對方什么時候入睡……許多夫妻交流很少,甚至無話可說,
各自為營,孤軍作戰,悲情演繹著兩個人的圍城,一個人的悲傷。這正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隆所說的“失語式婚姻”。缺乏溝
通是婚姻里最大的危機。許多人的婚姻,最后都死在無話可說上。
01
那些不說話的婚姻,都形同虛設 英國有一項調查發現: 25%的夫妻每天交流時間不足10分鐘; 40%的人會因為工作太忙,會完全
忽略自己的伴侶; 25%的人不記得上一次,兩個人一起不慌不忙地聊天是什么時候; 67%的人覺得比起和伴侶一起吃飯聊天,他
們更傾向于獨自上網社交。 這就是“夫妻失語癥”,不會吵架,不會離婚,但也不會說話了。 甚至有的時候,覺得枕邊人還不
如一個網友,網友會隔著網線,聽你講你的喜怒哀樂。 而枕邊人,連基本的關心都懶得過問。 兩個人捧著手機躺在床上,背對
背著,仿佛隔了千山萬水。 明明以前無話不說,恨不得每分每秒都跟對方分享,但從什么時候開始,婚姻成了一座沉默的墳墓?
想要離婚,怕別人覺得自己矯情;不想離婚,但兩人沉默的對視時,感受到的痛苦是實實在在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沒有動
力和勇氣跳出去,卻會死于這安逸的假象。 “我拉著你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感覺是沒了,但要分開卻很難。” 馮小剛的電
影《一聲嘆息》中的臺詞,道出了無數夫妻的現狀。
02
吵架不是婚姻的殺手,沉默才是。前陣子,一位好友突然問我:“你和你老公一天能說幾句話?”我一時沒反應過來,她便接著
說了下去:結婚7年,孩子5歲,因為這場疫情,她突然看透了婚姻。好友和老公都是上班族,平時兩人各忙各的,雖然交流不多,
卻也沒放在心上。但最近因為疫情,兩人相處的時間一下子變長,抬頭不見低頭見,她這才發現,夫妻間的對話,少得多么可憐。
早上起床后,一個躲在書房,一個在客廳忙,把同居的日子,生生活成了異地戀。問他中午想吃什么菜,他說“隨便”;問他要
不要給孩子報網課,他說“你看著辦”;問他在手機上看什么東西,他說“你不懂”;有次好友實在受不了了,敲著桌子讓他好
好說話。他一臉茫然地看著她:“我怎么了?”就這樣,連憤怒都被他無所謂的態度給生生憋了回去,好友這才意識到:原來夫
妻間最可怕的不是吵架,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對我無話可說。 心死從來都不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是在無數個無話可說的
日日夜夜中被磨滅,在每一次愛答不理中的敷衍中被傷害。
03
沒有治不好的失語癥只有不想治的心。時常聽人抱怨:“不是不陪伴,也不是不交流,但工作這么忙,壓力這么大,哪里還有興
致去談天說地?” 乍一聽好像情有可原,也許工作常常讓人身不由己,但每天好好聊聊天,并不需要很長時間。 張姐平時工作
挺忙,但每天午休的時候,老公總會雷打不動地和她視頻。今天夸她盒飯做得好吃,明天問她要不要周末一起看電影。哪怕說
的都是些芝麻大的小事,也能讓張姐邊吃飯邊笑出聲。“不愛你的人,你說的每一句話,他都覺得多余;而愛你的人,哪怕你說
的廢話,他都覺得有趣。”沒有治不好的失語癥,只有不想治的心。所以,與其說夫妻之間的溝通,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不
如說這是一種恩愛的本能。不管發生什么,腦子里第一個想到的總是對方,感情就在這些踏實的相伴中,逐漸升溫。于是你明
白,無論遇到什么事,總有一個人在等你回家,想著和你一起說說話。
04
婚姻失語癥是家庭冷暴力的一種。它要怎么防止呢?簡單的和大家分享一些辦法:
1、主動關心或問愛人的工作和生活,并談起自己最近的生活,找一個共同話題。
2、周末可以安排一些戶外活動,比如野營、采摘、農家院什么的,隨便聊一些輕松的事情。
3、如果有孩子,可以相約帶孩子一起去看電影、親子游活動、逛公園等,多聊一些親子話題。
4、如果對方還是愛搭不理的,千萬不要吵鬧,直接坐下來和他談一談。
溝通是幸福的橋梁,你進一步他退一步,夫妻之間才能和諧共處。婚姻失語癥是一種“病”,如果你能放下手機,認真品嘗對方
做的飯菜;如果你能放下工作,花時間傾聽愛人的故事;如果你能敞開心扉,分享自己一天的經歷;如果你能給愛人一個擁抱……
你會發現,平淡生活里,處處都會有驚喜。
尼采曾說,結婚前先問自己,即使老了也能和他溝通嗎?婚姻生活里除了溝通,其他都是一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