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經典的以人為中心的治療師之中,對于把以人為中心療法描述成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來訪者這一觀點是抵抗的。這是因為,在他們看來無論是什么原因使得來訪者來接受治療,以人為中心療法的治療師都應該以相同的方法對待所有的來訪者。也就是說,無論來訪者的經歷如何或者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以人為中心療法的治療師都應該以一種非指導性的方式來回應,并且在這之中提供給來訪者一致性、無條件積極關注和共情理解等條件。以人為中心療法的治療師從他們的來訪者那里獲得方向,按照來訪者的步調進行工作,并且盡量與來訪者存在方式保持一致和諧。沒有什么是必須的,甚至有爭議認為太多的介紹是反治療的。
太原心理咨詢師認為:重要的是治療師(對來訪者)關注的質量而不是專業技能或者有關來訪者情況、生活經歷和對生活事件反應的理論知識。正如博扎思(Bo2arth,1998:100)提出的,“污染(contamination)發生在當治療師認為他們知道什么對于來訪者是最好的,什么對來訪者是不好的,或者來訪者應該朝向哪個方向的時候”,至少這種認識有導致認識不清來訪者真實經歷過程(見第67個關鍵點)以及認為治療師腦中所想高于來訪者自己真實經歷的危險。而且,來訪者也應該是一個有著一系列完整的情感、思想和反應的人。沒有人(例如)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吸毒、酗酒者,也沒有人僅僅是一個遭受過虐待的幸存者,同樣也沒有人僅僅是一個遭受過喪失親人痛苦的人。把這種針對遭受不同生活事件的來訪者應該如何處理的知識放在治療之前,或者僅僅是因為他們的不同遭遇(而不是因為他們是誰或者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方式)而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是一個錯誤。然而,以人為中心治療理論的全面基礎對于以人為中心治療的實踐應用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擁有一些相關知識,能夠以以人為中心療法來處理遭受過特定生活經歷的來訪者還是很有幫助的。這與怎么與來訪者相處的關系并不大(盡管這種知識對于幫助治療師發現對話中的隱含信息很有幫助),更多的是幫助治療師處理好他們自己的不確定性。然而,如果能合適使用有關(處理)特定生活經歷的理論和知識,能夠幫助治療師更好地和來訪者相處。知道在來訪者身上可能發生了什么,能夠讓治療師更好地與來訪者保持一致,因此能夠更好地提供無條件積極關注和表達共情理解。這對于知識的“合適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理論是對于一般人的一種陳述,而不是針對特別個體的描述,同樣的有關應對生活事件的知識也是這樣的。沒有一個人的生活經歷是和教科書上寫的一模一樣的,其中有一些甚至和書上描寫的相去甚遠。接下來的三個關鍵點解釋和檢測了以人為中心療法如何應用于經歷過特殊生活事件的來訪者。這也就意味著要去指出和例證以人為中心療法的適用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總結改編并且加人了一些有經驗的以人為中心療法的治療師處理特殊來訪者群體的案例(Talan ana Wilkins,2012)。這并不是一個十分詳盡的列表(來列出所有的情況),并且也不是以人為中心療法的一種處方(prescription)。來訪者以及來訪者的真實經歷永遠是需要最先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