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向東,二級心理咨詢師直播間回答網友問題:
成老師上次談了不適合心理咨詢的六類人群,就是一不接、二不接、一直到六不接。這個說的別讓大家以為就是望而卻步了,還以為什么都不接。其實不是,只是借助這個方式來傳遞心理咨詢的一些原則。
這次能不能給大家講講適合心理咨詢的人群或者時機是哪些人群,或者什么樣的時機就適合?只要是心里感覺到不舒服,或者找人傾訴,或者覺得心理上感覺到一些焦慮感,或者是矛盾感,都可以第一時間選擇找心理老師。
如果是身邊有好朋友,如果問題不是太嚴重,一般就下意識地會找好朋友去解決。有時候好朋友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也幫你解決不了多少問題,但是它可以滿足你的傾訴,對方傾聽就行了。
在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發展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人如果個人有問題,尤其是很隱私的一些問題,第一選擇是越來越多的人要找心理老師,哪怕是傾訴,哪怕是有一種焦慮、矛盾,或者是時間長了就想找人聊聊,都可以,都符合心理咨詢的要求。
本土的特殊性質到了一個什么"癥",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學習、工作,比如神經癥的出現,焦慮癥就不說了,因為這個平臺不會讓我說很多本土化,到這個時候才找心理老師,就帶著一種治療性質。
但治療的要求心理老師很高,不是初學者或者干上三五年的心理老師就能幫你治療,這需要找很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可能還能夠起到一些幫助。就是這樣的,有本土化的自己的特色和特點,所以就說了應該是分兩塊。
·一個是感覺需要找人傾訴了,可以找到心理老師。
·一個是嚴重影響生活、工作、學習了,也可以找好的專業的心理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