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說社恐,先有恐懼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對陌生環境、陌生的人都會有恐懼的。有恐懼是很正常,但是陪伴他的家人或者整個社會的恐懼沒有更好的給他科學的解釋,就會產生偏差認知。
偏差認知導致對恐懼、見了陌生人害怕這些事,就是這些本身應該合理存在的恐懼,就是不理解,產生了回避躲藏或者是不好的一種錯覺。對恐懼本身產生了恐懼,就出現了社恐,見人都不敢見人了。因為見人以后就會出現恐懼的現象,所以在盡力回避恐懼的現象。
所以對本來存在的東西的恐懼,就是見陌生人的一種局促尷尬的認知上的偏差,導致的是社恐。大概就簡單地介紹一下社恐的原因。
如果你的孩子見了陌生人或者成人,就是不敢打招呼,躲在大人的后面,不要去告訴他這是錯誤的,也不要去糾正他,就是告訴他孩子害怕見陌生人,這個現象是很正常的。從小就沒有(引導偏差)這樣的話,就沒有種上社恐的種子,也不會發芽,也不會長大。
多半是小時候兒童的時候種下這個種子以后,到了該發揮的年齡,該長大的時候,一般到青春期或者更大的歲數就開始恐懼,恐懼見人的恐懼,說白了就成了社恐了。
今天說的有關恐懼的原因這個問題,在互聯網上面再找也找不到,簡單明了,大家也好懂,對社恐的描述。所以解決的辦法就簡單了,帶著恐懼去跟人接觸,帶著一個正常的恐懼跟人接觸,這個就是森田。知道原因解決就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