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宗教,對于教徒來說,相信輪回、轉世、天堂、地獄以及生命的彼岸一類的說法,追隨者和教眾,頂禮膜拜,虔誠至極。對于得道成仙,參禪悟道之類的玄奧之事,作為凡人不敢妄議,但卻也難見周圍有得道之人榮登極樂。恩格斯說:“宗教把人的本質變成了現實性。”宗教本來源于人世的苦難,它給人們創設了一個向往的卻永遠也難以達到的理想境界。
它使人們的精神和追求寄托于宗教的虛幻,生命的諸多不如意,靠著虔誠的篤信、滿足、等待,修來世和求正果,便使紛繁的世界變得平靜,常苦的內心趨于平穩,事實上,人生的道路充滿了是非,人們常常要面對善惡美丑的抉擇,充滿了痛苦和矛盾,充滿失敗后的沮喪,充滿了自我制約的失衡,當然也有戰勝困難,創造未來,超越自我取得成功的幸福和愉悅。從專業的角度去研究探討,借鑒并采用佛教的某些觀念,應用于來訪者的臨床治療,更好地解決臨床心理治療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從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本土的心理治療方法,比如佛教中關于“正業”就是教導人們不做殺生、偷盜,邪淫等惡性,就是規范人們的行為,要愛護生命,信守道德。各種宗教有其精粹,也有其糟粕。要科學性、批判性的去選擇,吸取其與人有益的精華之處,幫助社會人士疏導、開釋,促其心理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