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心理行法,簡稱支持療法,是以“心理支持”為主要內容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支持療法的概念出現于20世紀早期,用以區別當時的精神分析療法。它的任務不是改變來訪者的人格,而是幫助他們應對病癥帶來的精神壓力,以阻止嚴重心理疾病的復發,或者幫助他們應對暫時性的、難以承受的現實問題或精神問題。一般說來,支持療法源于精神分析,但是因為它不主張分析來訪者的潛意識,而傾向采用心理支持的方式幫助來訪者適應目前所面對的現實,故又稱為非分析性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的本質是依靠直接干預的方法,支持來訪者的防御機制、緩和焦慮,以及增強來訪者的適應技巧。①也就是說,當面對嚴重的心理挫折或心理創傷,如發現自己身患癌癥而無法醫治,或面臨親人死亡等突發事件時,來訪者一時難以承受,感到手足無措,甚至精神崩潰,只能依靠別人的“支持”來應付心理上的難關。這時,可由治療師應用支持療法提供支持,幫助來訪者應付危機。此外,當來訪者人格不成熟、情感脆弱或患有慢性精神障得、退化性障礙等情況時,治療師也可以應用支持療法給予來訪者長期的心理支持與照顧,以增強來訪者應付現實的能力,降低疾病復發或惡化的可能。因此可以說,凡是以給予來訪者心理支持為主,并以促進來訪者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幫助正常人應對暫時性危機,促進正常人心理健康發展的療法,廣義上也可以稱為支持療法。廣義上的支持療法已經超越了心理咨詢與治療
流派的界限,被人們視為支持性心理療法的統稱。
一直以來,支持療法以“心理支持”為核心,并以心理支持為主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心理支持賦予了不同的歷史內涵。支持療法發展至今,其療法的開放性特征依然盡顯風采,其內涵越來越豐富,體系越來越完善,并在理論和技術方面被大多數研究者所接受。可以這樣認為,支持療法的發展是獨立于各個流派而又博采眾長的吸納與完善的過程,是一類沒有整合主義冠冕而又切實反映整合主義精神的獨特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