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心理治療的整合運動趨勢時,有的學者使用“折中主義”(eclecticism)的概念,有的學者則用“整合義”這個術語來表示。早期的文獻并沒有對“折中”和“整合"作出具體地區(qū)分,折中主義和整合主義經(jīng)常互換使用,因此在心理治療界,“折中”和“整合”這兩個概念經(jīng)常混用。其實,二者是有區(qū)別的。從現(xiàn)有的文獻上看,“折中主義”一般被認為,首先是技術上的:在某一流派方法的基礎上利用現(xiàn)存的某些方法:重視經(jīng)驗而非理論;現(xiàn)實的具體場合。而“整合主義”被認為,首先注重理論的發(fā)展;將一些元素融合成一個整體時理論有所創(chuàng)新:更強調(diào)理論而不是經(jīng)驗;理想的理念追求。“折中”是一個“選擇”(select out)的過程,選擇一些有用的技術來應用:整合則是一個“集合”(bring together)的過程,將一些理論綜合成一個新的整體。②
不過,也有學者(Patterson,l980)認為,折中主義試圖將不同的治療技術整合成一個有效的模式,它應該被認為是系統(tǒng)的、整合的、理論的。德萊登(Windy Dryden)說,當他提到整合療法的時候更多的是指技術折中療法。實際上,折中也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以將選擇出來的技術“融合”在一起,同樣地,整合理論家在綜合一個新的模式之前也必須先“選擇”一些“零件”(指一些治療方法和技術)。Arkowitz(1992)認為,心理治療整合模式試圖超越單一流派的局限,并能夠從其他治療流派學習任何方法和技術,它的特征是對整合不同理論和技術的多種方式持開放態(tài)度.③
可見,盡管折中主義和整合主義都反映了相同的趨勢,但是二者還是有所不同。事實上,折中主義起源于綜合一些在治療實踐中被證明有效的具體技術,整合主義則超出了單純技術上的綜合,強調(diào)在理論上也有所創(chuàng)新.①我們用圖10-1表示折中主義、整合主義和整合運動三者之間的關系。⑤
從圖10-1我們可以看出,“折中”與“整合”存在差異:“折中”主要指技術的選擇,而“整合”則更側(cè)重理論的融合;“折中”重視經(jīng)驗上的效用,“整合”則指不同流派體系的理論綜合:但它們相互之間又有重合,可以把折中主義和整合主義看做是整合運動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折中主義可以是整合運動的一個部分,但它更多的是指咨詢與治療方法,而“整合主義”則更多的含有理論上的意義。綜上所述,我們用“整合運動”這個更為中性,外延更大的術語來泛稱心理治療的折中整合趨勢。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中葉產(chǎn)生于美國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和革新運動,并成為西方心理學主要研究取向之一,在學術界和社會上反響巨大,影響深遠,被稱為,心理學界的“第三勢力”,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由許多持有相近觀點的心理學家和學派聯(lián)合發(fā)起的一種思想運動,其科學體系并不像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學派那樣嚴密。主要發(fā)起者有馬斯洛(Abraham Maslow)(圖5-1)、羅杰斯(Garl Rogers)和布根塔爾(James Bugental),早期的發(fā)起者還有機體論的戈爾德斯坦(Kurt Goldstein)、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的弗洛姆(Erich Fromm)、人格論者奧爾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等。“人本主義心理學”這個術語是英國心理學家?guī)旌?/span>(Cohen)在其1958年出版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中提出來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以人為本體,將人看做一個整體來研究人的本性、經(jīng)驗與價值的心理學,其主要研究人的本性,潛能、經(jīng)驗、價值、意向性、創(chuàng)造力、自我選擇和自我實現(xiàn)。簡言之,因為其堅持以人為本體的價值觀,故而被稱為人本主義心理學。
20世紀60年代末,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充分發(fā)展的基礎上又分化出了一個新的派別一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與其他心理學流派不同的是,超個人心理學更為重視人的意識經(jīng)驗。其實,早在1912年瑪麗·卡爾金斯,就提出,心理學應當重新與意識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成為一門整體性研究人類體驗的學科。此外,她還強調(diào)人格的整體性與獨特性,并將自我看做是存在于意識各種狀態(tài)中的活躍的、導向性的、有目的的能量。
超個人心理學號稱心理學中的第四勢力,是一種探究人性的最高潛能的心理學,可以將它看成是人本心理學的補充和發(fā)展。超個人心理學承認、理解并追求實現(xiàn)人的精神性、天人合一的意識以及意識的超越狀態(tài)。它是西方社會發(fā)展的時代產(chǎn)物,主要是在心理治療的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近幾十年來,超個人心理學把東方與西方、心理學與宗教、個體與超個體現(xiàn)象、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結(jié)合起來,做了大量研究,在開發(fā)人類潛能和探討人生意義方面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