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學思想的導入與實踐(doctrine direction)日標:讓患者熟記32字保健訣,并理解吸收內容和方法:此步驟是道家認知療法的核心和關健。首先向患者簡單介紹老莊哲學的來龍去脈,亦可說明,老莊的道家人生哲學與孔孟的儒家人生哲學是人生不同側面的反映,前者適合于身處逆境者,后者更宜于一帆風順者,二者互補,構成完整的人生。然后逐字逐句講解家認知療法的四條原則,即32字保健決。
1.利而不害,為而不爭此句源于《老子》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
利而不害,意思是說只做利己、利人、利天下之事,不為害己、害人、害社會之舉;為而不爭是指做事要盡力而為,且不爭名爭利,不妒賢嫉能。前句屬起碼要求,應從現時做起,后句為崇高境界,需長期修養。
2。少私寡欲,知足知止《老子》十九章、四十四章,四十六章,及《莊子·逍遙游》中反復雖調了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的思想。人要生存、要發展,總是有欲望的,但老莊認為欲壑難填,要誠少私心。知足,是指不要貪得無厭;知止,是指做事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點到為止,見好就收。只有知足,才會常樂;只有知止,才能規避危險。
3.知和處下,以柔勝剛知和處下,是由《老子》四十一章中“上德若谷”的思想演化而來。老子》六十八章又寫道:善用人者,為之下。和諧是天地萬物的根本規律,謙恭是中華民族的專統美德,知和處下能減少人際沖突,維持安定團結。以柔勝剛的思想則出于《老子》三十六章、四十三章和七十八章。老子以水為例,天下柔弱莫過于水,隨圓而圓,隨方而方,但大家都知道滴水穿石和水容萬物的道理。
4.清靜無為,順其自然此句是老莊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老子崇尚“靜”,即所謂“非寧靜無以致遠”。老子的“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這里的“無為”是與“妄為”的對抗,實際上是無為而無所不為。順其自然,就是說不要勉強去干那些有悖于自然規律的事情,不要強迫蠻干,不要倒行逆施,不要急于求成。要了解和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才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否則,就是揠苗助長,勞民傷財,費力不討好。總之,要讓患者領悟道家思想的真諦。它不是一種純粹消極的保守思想,不是要人去聽天由命。它的最高境界是清晰地認識自然規律,主動地順應自然規律,外柔內剛,后發制人,不言自明,不戰自勝。這一步驟的內容較多,可以通過個別交談的形式,也可進行集體宜講。要求患者透徹理解32字保健訣,并列出自己原有的價值系統和應付方式與之對照,找出自己原來價值系統和應付方式中的不當或不適之處。按照32字保健訣,制定矯正計劃。布置家庭作業,反復練習運用新的價值系統和應付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并逐日記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