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對抑郁癥的行為學習理論特別重視強化不足在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認為抑郁癥的產生不僅與適應性、積極的行為減少有關,而且與適應不良性行為的增加也有關,在行為治療中,主要是讓病人學會如何改變或矯正不恰當的行為。用于治療抑郁癥的行為療法主要有以下三類。
1.自控療法
治療主要分兩步驟。
(1)自我監(jiān)察和評估。每天記錄問題行為及其出現的有關場合、時間、人物及其自我感覺:安排做一一些心情愉快的活動,達到能夠支配有積極意義的活動,監(jiān)察情緒,學會自控。
(②)自我強化。指導病人需要的自我強化項目,從而提高和維持做有積極意義的活動的水平:當達到某一預定目標時,自我獎賞,如抑郁癥病人完成預定的家務,可以買雙襪子或看場電影。
2,社交技巧和自信心訓練如讓抑郁癥患者學會表達自己的主張、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以及主動摩粗責任等。用于抑郁癥病人的自卑和社交回避行為的處理,幫助病人用社會所認可的方式來表達思想和感情。可用集體心理治療方式進行。如用心理劇形式,通過角色粉演和角色互換來了解或治療疾病(一般6一12次,每周1次,持續(xù)3個月)。
3.社會學習污法
治療開始2周主要是進行行為診斷,監(jiān)察記錄每一天的情緒和活動,然后制定治療計劃,增加做一些高興的事,改變環(huán)境,做自信心訓練,放松訓練,增加社會活動,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提高病人的活動能力和社會技巧。抑郁癥病人常用的學習干預技術有。
(1)堅特寫日記。記錄情感活動情況,包括一般性活動水平,尤其是娛樂活動。包括日常起據、想法、做了何事、見到何人等。
(2)增加一般性活動水平,尤其是娛樂活動。
(3)減少處理不偷快事件和活動。
(4)建立新的自我強化方式。
(5)放松或松弛訓練。
(6)提高社會技巧。
(7)合理安排和計劃時間。
(8)認知技巧的訓練。
各自的治療目標可能不完全相同,如放松訓練可用來減輕病人對不愉快刺激的厭惡程度;自信心訓練,角色粉演、示范和行為作業(yè)可強化病人的社交技巧和使病人更加樂觀地去思考問題。在實施過程中,需據情選擇,不可刻舟求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