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CT)是建立在認知過程影響個人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基礎上的一種積極而直接的治療方法。①廣義上的認知療法包括埃利斯理情行為療法,貝克認知療法、梅肯鮑姆認知行為嬌正等。人們也常常習慣于將貝克認知療法簡稱為“貝克療法”或“認知療法”。1976年,貝克出版的《認知治療與情緒障得》一書中,首次提出“認知治療”這一術語。199年,他出版了《抑郁癥的認知治療》一書,更加全面、系統地闡述了貝克認知療法的理論基礎、治療過程及其相關技術的應用。20世紀80年代初期,西方精神病學界和心理學界掀起了認知治療研究和應用的熱潮。1988年,貝克總結了認知療法的本質:“認知療法是一種短期療法,主要是用于治療抑郁和焦慮而發展起來的。它現在也用于治療人格障礙,飲食障礙和其他類型的問題,這些都是過去心理治療難以治愈的。它以這樣的一種心理病理觀為基礎:人們消極的情感和不良的行為是由于不恰當的解釋經驗而導致的。它還基于這一概念:抑郁和焦慮的人對他們自己和他們的處境有著歪曲的認識。”②雷米(Victor Raimy,1913一),1943年在卡爾·羅杰斯的指導下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在貝克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貝克的理論及其認知療法。如果說貝克理論所關心的是錯誤的認知過程以及在這過程中所產生的錯誤觀念,那么雷米理論則主要強調這些錯誤觀念的存在狀態,即這些觀念是以什么樣的順序和方式表現出來并發生作用的。二者的研究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到后來已經很難予以區分。所以,許多學者喜歡將后期的貝克認知療法稱之為貝克雷米認知療法。
雷米也認為,錯誤的認知信念和認知過程是導致不適應情緒和行為的根本原因。由于受到羅杰斯的影響,雷米把自我概念作為心理治療研究的中心問題。1943年,他在俄交俄州立大學完成他的博士論文,當時的研究焦點就是咨詢會談中的自我參照。在雷米的理論中,錯誤觀念主要是指錯誤的自我概念,即個體對自我的不正確或不適當的評價。1978年,雷米開始從事認知治療的研究與實踐。雷米認為,錯誤觀念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現出來,并闡述了邊緣觀念與中心觀念、表層觀念與核心觀念的關系。每一個錯誤觀念的群集都對應著一類情緒障礙,且這些錯誤觀念都有特定的句式,大多數都是以“我”為主語,比如,我怎樣、我如何、我應該、我怎么會等。①雷米進一步具體而詳盡地描述了錯誤觀念的“中心邊緣結構及其與各種情緒障礙的關系,這有助于咨詢師確定治療目標,按一定的順序和層次揭示并糾正各類錯誤觀念。貝克雷米認知療法是一種整合性的心理療法,它吸收了很多不同的心理治療的思想和技術。貝克雷米認知療法不僅計來訪煮會正向性思維”的過程,而且它還展示了現實主義號維的力量,即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認識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