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理學家們開始研究依戀的發展時,他們首先假定,對母親的依戀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母親和如饑餓和口渴等首要欲望得到滿足聯系在一起。當食物(原始強化物)出現時,母親也總是隨之出現,因而母親變成了第二強化物,并且可以使嬰兒感到高興。心理學家哈利·哈洛(Harry Harlow)認為依戀不僅僅受到食物供應的影響。他組織了很多有關依戀的實驗,這些實驗中所使用的是恒河猴。發現實驗室里的猴子喜歡緊貼著柔軟布料填塞的籠子框架時,他設計了一個實驗來驗證他所謂“舒適接觸”的重要性,猴子看起來對接觸到的柔軟的東西產生了依戀。他將8只幼年恒河猴分別放到各自的籠子里,每個籠子里有兩個代理“媽媽”。代理“媽媽”實際上是兩根木頭,一根用柔軟的填充物和毛線織物覆蓋,另一根環繞著金屬網,兩根都從內部進行加熱。有一半幼猴在喂食時使用的是金屬“媽媽”拿著的奶瓶,另一半使用的是柔軟“媽媽”的奶瓶。哈洛隨后記
錄了每只幼猴和各自的“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如果和代理“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可以作為依戀指標的話,那么學習理論可以預測,幼猴和喂過它們的代理“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會更長。結果是什么呢?無論是哪個代理“媽媽”給幼猴喂食,它們和柔軟、有布覆蓋的代理“媽媽”在一起的時間都更長。事實上,盡管金屬的代理“媽媽”抱著奶瓶,幾乎所有的幼猴都不和它在一起。哈洛和他的同事總結道:“舒適接觸是重要的基本情感或者說是愛的變量。”哈洛的工作代表了對觸覺在依戀形成中的重要性的早期研究,也是人類發展領域的一項重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