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趙某,女,17歲,高二學生。趙某性格內外向兼有,愛好運動,喜歡和男生
一起玩。其父性情溫和,而母親卻恰恰相反,比較暴躁。由干從小是外公量女在她心中,外公是最聯心地、廢馳,也是最了解地的人。他給地講歷史故事,還經常帶她去海邊玩。以前趙某上學時常會遇到一條可憐的流浪狗,每次她總是忍不住將自己的飯分給它一半。后來外公發現了,他不僅沒有責怪她,還建議患者將這只流浪狗帶回家中喂養。
從小學到初中,趙某一直比較懂事,學習成績也很好。初中畢業后,她順利考入一所重點高中。學校里幾乎都是學習尖子,競爭氣氛比較濃,好強的患者發現自己學習不像以前那么出類拔萃,又沒有一個好朋友,感覺很孤獨,心情一直很沮喪。恰恰在這個時候,外公的去世了,沒幾天母親又被外派到另一個城市工作兩個月,父親也很忙,無暇照顧悲痛的趙某,只是請了一個保姆打理日常家務。夜晚趙某只能一個人守在空空的房子里,抱著那只流浪狗望著漆黑的夜空,感覺自己被遺落在這個世界上,希望外公把自己帶走。
一次偶然的機會,地她認識了比她高兩屆學美術的同學藍藍,一個溫柔、漂亮又很善良的女孩。藍藍對趙某的同情與幫助,讓兩人漸漸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今年夏天,藍藍順利考入一所大學,離開了這個海濱小城。不久后,藍藍有了男朋友。聽到這個消息的一剎那,趙某又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想到從此之后,藍藍要陪在另一個人身邊,便心如刀絞。這個時候,患者發現自己愛上了藍藍。此后兩個多月里,為了挽回藍藍的愛,趙某經常節省自己的零用錢買禮物寄給地,為了獲得和藍藍在一起的資格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藍藍還是明確地拒絕了趙某的愛,這令她異常痛苦,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母親發現地成績下降之后,政口大寫甚至大打出手,而父親則一直沉默。偶爾一家人一起吃飯,號親又會沒完沒了地告誠“只有考上名牌大學才會成功”,攪得她心煩意亂、食而無味。一次,母親無意間發現了趙某的日記,發現她“早戀”,而對象居然是一個女孩!于是照例以粗暴的態度訓斥。時間一長,母親看到她的強硬態度,只能開始苦口婆心的勸說,父親也好言相勸。患者突然發現,自己現在到成了父母關注的焦點。近幾個月來,患者情緒越來越差,整天心神不定,睡眠不好,老做噩夢,接連兒次的單元測驗一茨比一淡差。苑感到有已的前途渺語,常常感到欲哭無淚;對原本很喜歡的電影、音樂等愛好都提不起興趣,甚至不止一次想到自殺。有時候竟然會設想如何死才能不痛苦,如何能在死了之后,讓藍藍還能記得曾經有地
由于她的社會支持系統不夠強大,沒有滿足她的這種需求。心理師認為,患者的年齡還小,性別角色認定、戀愛觀等都處于一個時常變化的階段。在此階段家長不宜過分關注患者的戀愛傾向問題,以免形成暗示和強化。此時的焦點更多地應該放在如何營造和諧家庭氛圍,如何處理患者與同學的關系上來。家庭氛圍輕松了,父母的關心增多了,好朋友也多了之后,患者對藍藍的特殊依戀感自然而然就降低了。其次,與患者共同探討如何和同學進行交往的問題。經過討論之后,患者認識到: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在交往中要肯定對方,尊重對方。其次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給對方表達自己意愿的機會。在交往中取得進步,克服緊張、恐懼、偏見、敵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傾向。要學會贊賞別人、贊揚別人的長處最后,共同探討學習成績下降的原因:一是患者沒有認識到高中和初中、小學的不同,高中的學習任務更重,學習內容更多,學習壓力也隨著更大,患者應該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學會總結各科的學習方法。二是患者上課精力不夠集中,平時要注意休息(前面已經教會了地如何放松,改進緊張、焦慮,改善睡眠)。第三階段構建和諧家庭,改善親子關系。
家庭中的夫妻關系以及父母與子女的關系,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孩手的成長起著正面或反面的作用。孩子的問題往往反映出家庭的問題,因此,心理師決定將治療的突破口定為改善親子關系。考慮到改善母子關系是關鍵因素,因此在給家長咨詢時,重點引導母親意識到長輩情感表達不妥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母親聽了后,意識到自己由于忙而忽視了患者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忽視了患者的情感需求,同時自己遇到問題后粗暴的解決方式也嚴重傷害了患者的感情。由于患者和父母缺乏應有的信任依戀,為了加強約束力鞏固咨詢效果,心理師建議以制定行為契約多的方式規定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于是雙方簽訂了行為契藥書
經過兩個多月的咨詢治療之后,患者反映,父母對她的關心比以前多了,她的情緒也逐漸好轉,與同學的關系也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