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一個嚴冬的夜晚,與一位現在很陌生、但希望將來能成為朋友的人見面,你想說些什么作為初次見面的開場白呢?
大多數人都認為從談天氣切入最好,如“今晚好冷啊”。可是,單純地使用它,雖然能彼此引出一些話來,但這些話往往對你們彼此無關緊要,于是,再深一步地交談也就出現困難了。不過,如果你這樣說:“哦,今晚好冷!像我這種在南方長大的人,盡管在這里住了幾年,但對這種天氣還是難以適應。”相信,對方若也是在南方長大的,就會引起共鳴,接著你的話頭說出一些有關的事:對方若是在北方長大的,他也會因為你在寒暄中提到了自己的故鄉在南方,而對你的些情況發生興趣,有了要進一步了解你的欲望,從而可把你們的交往引向深入。要知道,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具有思維能力,與陌生人打交道時,你與對方都會存有一定的戒心,這也是初次交往的一種障礙。而初次交往的成敗,關鍵就要看你們如何沖破這道障礙。如果你用第一句話吸引對方,或是講對方比較了解的事,那么,第一次談話就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客套了。如果運用得巧妙,雙方會因此打成一片,變得容易接近。實際交往過程中,有的人采用一種很自然的、敘述型的談話開頭,也能給人
一種親切感,同時還能讓人想繼續向他詢問一些細節。在一個街道的計劃生育辦公室,一名記者正在了解此地青年男女早婚早育的情況。那位主管此事的女干部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給他列舉一堆的數字,而是很自然地為他講了個故事。
“今年的元月26日那天,這個街區某校的一名15歲的高中少女,初次見到本區的一個體戶青年,這個青年也不過20歲出頭,剛剛到法定的結婚年齡。元月29日,也就是距他們相識不過3天的時間。他們就雙雙到當地婚姻登記機構要求登記結婚,那少女發誓說她已工作,父母遠在邊疆,因此無需取得父母的同意。婚姻登記機構當然不相信,一定要地出示戶口本以驗證她的實際年齡。但他們卻不知從哪里找來一治安人員,硬是替他們作了證,領取了結婚正書。就這樣新郎為新娘租了一家旅館,兩人在那里住了3個月有余,少女的母親發現已為時過晚,因為少女已經懷孕,而新郎卻在此后突然不知去向,并到此為止,一直再沒出現過。”
聽完故事后,記者非常喜歡這段自然的開頭,因為那名女干部說出具體的時間。令人預感將要有一段回憶或暗示一件有趣的事情要發生,令人產生渴望要了解細節的欲望。既為其采訪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時也從側面揭示出早婚早育的后果。總結來說,說第一句話的原則就是親熱、貼心、消除陌生感。常見方式主要有3種:
1.問候式
“您好”是向對方問候致意的常用語。如能因對象、時間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效果則更好。對德高望重的長者,宜說“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對年齡跟自己相仿者,稱“老×(姓),您好”,顯得親切;對方是醫生、教師,說“李醫師,您好”、“王老師,您好”,有尊重意味。節日期間,說“節日好”、“新年好”,給人以祝賀之感;早晨說“您早”、“早上好”則比“您好”更得體。
2.攀認式
赤壁之戰中,魯肅見諸葛亮的第一句話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他是魯肅的摯友。短短的一句話就定下了魯肅跟諸葛亮之間的交情。其實,任何兩個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難發現雙方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親”、“友”關系。
例如,“你是××大學畢業生,我曾在××進修過兩年。說起來,我們還是校友呢!”、“您來自蘇州,我出生在無錫,兩地近在咫尺,今天能遇同鄉,令人欣慰!”
3.敬慕式
對初次見面者表示敬重、仰幕,這是熱情有禮的表現。用這種方式必須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處,不能胡亂吹捧,不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之類的過頭話。表示敬慕的內容也應該因時因地而異。
例如,“您的大作《教你能說會道》我讀過多遍,受益匪淺。想不到今天竟能在這里一睹作者風采!”、“桂林山水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