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患者很怕生是很正常的,只是如果他見人就躲或是有別的行為的話,建議你多帶他到處串串門,認識一些熟人,不然以后患者的性格會很孤僻或是內向。還有就是可能是這時候接觸到事情比較少,和家庭的生活環境也有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會慢慢的改變的,這時候不用太著急,因為性格是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的。
精神病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出院時,醫生都要矚其堅持維持服藥,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所以,精神病患者在家服藥期間,家屬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忌隨意停藥。 有的病人和家屬,看到精神病癥狀已消失,就以為病全好了,自行停藥,中斷治療,結果導致病情惡化或復發。
二忌驟增驟減。 堅持服藥的計量增減應由專科醫師確定。若病人不按醫囑服藥,在自我感覺好時自行減藥,或在病情稍差時大幅度增加藥量,極易因藥物計量不夠而導致舊病復發,或引起較嚴重的藥物毒副作用。
三忌頻繁換藥。 有的病人和家屬急于要“**”精神病,聽說哪種藥好就吃哪種藥,或以“貴、新、少”為選擇標準,或聽信游醫藥販的胡謅,吃他們的“祖傳秘方”或“驗方”,這樣頻繁的自行換藥服藥,致使藥物不能達到應有的療效,所以,堅持服藥種類的選擇及更換,亦應由醫師決定。
四忌間斷服藥。 出院病人堅持服藥需要長期堅持,一般認為,初次發病,癥狀完全消失的病人,維持服藥時間不得少于一年。復發病人需服藥3——5年不復發,才可在醫師指導下逐漸減少藥量直至停服。關系妄想:患者堅信周圍環境中的一些與他不相關的現象均與他有關。如旁人之間的談話認為是在議論他,別人吐痰是在針對他。 2、被害妄想:毫無根據地堅信別人在迫害他及其家人。迫害的方式多種多樣,被跟蹤、被誹謗、被隔離、被下毒等。 3、影響妄想:自覺有一種被控制感。患者堅信自己的心理活動與行為受到外界特殊東西的干擾與控制。可以是無線電、光波、某種射線等等。患者體驗有強烈的被動性和不自主性,此為精神分裂癥的特征性癥狀。 4、嫉妒妄想:患者堅信自己的配偶對自己不忠,與其他異性有不正當的關系。跟蹤、監視配偶,拆閱別人寫給配偶的信件,檢查配偶的衣物等。 5、夸大妄想:患者堅信自己有非凡的才能、至高無上的權利、大量的財富等等。 6、鐘情妄想:患者堅信自己受到某一異性或許多異性的愛戀。當遭到對方拒絕時認為這是在考驗他,仍反復糾纏不休。 7、罪惡妄想:堅信自己犯有嚴重的錯誤。患者認為自己做錯了事說錯了話,對不起別人,應該受到懲罰,應該判刑,甚至罪大惡極,有余辜,因而患者采用各種方式來贖罪。 8、疑病妄想:患者堅信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的軀體疾病,因而到處求醫。患者反復找醫生看病,重復做各種檢查也不能消除疑心。 9、被洞悉感:稱內心被洞悉或思維被揭露。患者堅信自己的思想未經過言語或其他方式表達出來,就被別人知道了,甚至盡人皆知,鬧得滿城風雨。 10、超價觀念:是指由某種強烈情緒加強了的,并在意識中占主導地位的觀念。這種觀念一般有一定的事實作為依據,由于受到強烈情緒的影響,患者對某些事實作出超過尋常的評價,并堅持這種觀念,而且影響其行為,往往與他的切身利益有關。 11、金錢妄想:是指患者在金錢的刺激時引起神經錯亂,常常幻想著自己擁有足夠的錢與上流社會融合,至此,許多患者會把身邊的類似于錢幣之類的物體看成是金錢,比如紙張、畫面等等。 精神分裂癥的又一個主要癥狀:幻覺。 1、幻聽:是指沒有聽覺刺激也可出現聽覺現象的體驗。持續的言語性幻聽常常是精神分裂癥的表現。 2、幻視:指沒有視覺刺激時出現視覺相象的體驗。幻覺多種多樣,如簡單的光、單色的顏色、單個物體、復雜的情景性場面,可能鮮明生動。 3、幻嗅:能聞到一些難聞的、令人不愉快的氣味。 4、幻味:品嘗到食物內有某種異常的特殊刺激性味道,因而拒食。 5、幻觸:感到皮膚有某種異常的感覺,如蟲爬感、蟻走感、針刺感、液體流動感。 6、內臟幻覺:患者體驗到軀體內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臟器有異常知覺體驗,如感到肺扇動、肝破裂、腸扭轉,能準確定位,常與疑病妄想、被害妄想同時出現。 精神分裂癥的早期癥狀 認識精神分裂癥的早期癥狀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早發現及早治療。急性起病者病前很難發現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早期癥狀。大部分患者是在無明顯誘因下緩慢起病,仔佃觀察分析一般都能發現有如下一些早期精神癥狀: 睡眠改變:逐漸或突然變得難以入睡、易驚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惡夢、或睡眠過多。 情感變化:情感變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熱情、對親人不關心、缺少應有的感情交流,與朋友疏遠,對周圍事情不感興趣,或因一點小事而發脾氣,莫名其妙地傷心落淚或欣喜等。 行為異常:行為逐漸變得怪僻、詭秘或者難以理解,喜歡獨處、不適意的追逐異性,不知羞恥,自語自笑、生活懶散、發呆發愣、蒙頭大睡、外出游蕩,夜不歸家等。 敏感多疑:對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圍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聯系起來,認為是針對他的。如別人在交談,認為是在議論他;別人偶而看他一眼,認為是不懷好意。有的甚至認為廣播、電視、報紙的內容都和他有關,察言觀色,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有的認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飯、睡覺,有的認為愛人對他不忠從而進行跟蹤調查等。 性格改變:原來活潑開朗、熱情好客的人,變得沉默少語,獨自呆坐似在思考問題,不與人交往; 一向干凈利索的人變得不修邊幅、生活懶散、紀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來循規蹈距的人變得經常遲到、早退、無故曠工、工作馬虎,對批評滿不在乎;原來勤儉節省的人,變得揮霍浪費,本來很有興趣的事物也不感興趣等。 語言表達異常:與其談話話題不多,語句簡單、內容單調,談話的內容缺乏中心或在談話中說一些與談話無關的內容,使人無法理解,感覺交談費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語,反復重復同一內容等。 脫離現實,沉湎于幻想之中,做“白日夢”。 編輯本段精神分裂癥有以下幾種常見的臨床類型 1、 偏執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為精神分裂癥中最多見的一型。一般起病較緩慢,起病年齡也較其他各型為晚。其臨床表現主要是妄想和幻覺,但以妄想為主,這些癥狀也是精神病性癥狀的主要方面。妄想為原發性妄想,主要有關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和影響妄想。這些妄想通常結構松散、內容荒謬。如出現關系妄想時,患者總覺得周圍發生的一切現象都是針對自己的,都與自己相關:別人的議論是對他的不信任的評價、別人潤嗓子發出的聲音是在傳遞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別人瞥一眼是在鄙視自己等。 幻覺在妄想形成前后或同時均可出現,以內容對其不利的言語性幻聽最為多見,此外也可出現幻視、幻觸、幻嗅等。除妄想和幻覺外,雖然也可有情感不穩定、行為異常等表現,但一般對情感意志和思維的影響較少,行為也不很奇特。本型病人只能完好,日常生活也能自理,雖然自發緩解較少,但經過治療通常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2、 青春型(瓦解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在精神分裂癥中也較為多見。起病多在18-25歲的青春期。起病緩急,常與始發年齡相關,始發年齡越早,起病就越緩慢,病情發展呈陣發性加劇;始發年齡越晚,起病就越急驟,病程在短期內就能達到高潮。其臨床表現主要是思維、情感和行為障礙。思維障礙表現為言語雜亂、內容離奇,難以為人理解;情感障礙表現為情緒波動大、喜樂無常,時而大哭,時而大笑,轉瞬又變得大怒,令人難以捉摸;行為障礙表現為動作幼稚、愚蠢,作鬼臉、玩弄糞便、吞食蒼蠅、傻笑,使人無法接受。此外,也可能有妄想和幻覺,但較片面簡單。本型病人生活難以自理,預后較差。 3、 緊張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較為少見。起病較急,多在青壯年期發病。其臨床表現主要是緊張性木僵,病人不吃、不動也不說話,如泥塑木雕,或如蠟像一般,可任意擺動其肢體而不作反抗,但意識仍然清醒。有時會從木僵狀態突然轉變為難以遏制的興奮躁動,這時行為暴烈,常有毀物傷人行為,嚴重時可晝夜不停,但一般數小時后可緩解,或復又進入木僵狀態。本型可自行緩解,治療效果也較理想。 4、 單純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較為少見。起病隱襲,發展緩慢,多在青少年期發病。其臨床表現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或意志減退等“陰性癥狀”為主,早期可表現為類似神經衰弱癥狀,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渙散、頭昏、失眠等,然后逐漸出現孤僻、懶散、興致缺失、思維貧乏或松弛、情感淡漠和行為古怪,以至無法適應社會需要,但沒有妄想、幻覺等明顯的“陽性癥狀”。病情嚴重時精神衰弱日益明顯。病程至少2年。本型預后最差, 以癡呆狀態為最終表現。 5、 其他型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除以上幾種精神病性癥狀較為明顯的類型外,尚有未分型、殘留型和抑郁型等幾種類型。未分型精神分裂癥是指多種癥狀交叉混合,很難歸入上述任何一型的精神分裂癥,也可成為混合型。殘留型精神分裂癥是指在以“陽性癥狀”為主的活動期后迅速轉入以“陰性癥狀”為主的非特征性表現的人格缺陷階段的精神分裂癥,本型在精神分裂癥中也較為多見。抑郁型精神分裂癥是指精神分裂癥急性期除“陽性癥狀”外,同時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如精神分裂癥其他各種癥狀減輕后才逐漸出現抑郁癥狀,則稱為分裂癥后遺抑郁狀態。臨床表現精神分裂癥的表現涉及多個方面,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表現,但每一位患者的表現僅是其中的個別癥狀,并不是要具備所有的癥狀。如何根據表現進行診斷,祥見疾病診斷。
疾病早期癥狀 大部分病人屬慢性起病,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能力下降、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對人冷淡,與人疏遠,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對家人不知關心照顧,生活懶散,敏感多疑,性格改變等。部分病人可有失眠、頭痛、頭暈、無力、情緒不穩等不適感及神經癥癥狀。部分病例可急劇起病,臨床上多表現為突然興奮、沖動,言語凌亂,行為紊亂,片斷幻覺和妄想。
思維聯想障礙 表現為思維聯想過程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是精神分裂癥最具有特征性的癥狀。
患者整段的談話或寫作內容缺乏邏輯性,敘述不很切題,不能圍繞談話的中心思想明確表達意義,與其交談有十分困難的感覺,使人感到迷惑不解(思維松馳)。語句之間缺乏聯系,言語凌亂(思維破裂)。
患者在說話時聯想突然中斷,腦內一片空白,之后轉換為新的話題(思維中斷)。同時感到思維被抽走(思維被奪)。在腦中突然涌現一連串的聯想(思維云集或強制性思維)。有時感到腦子里的想法不是自己的,是外界強加的,是別人借自己的腦子思考問題(思維插入)。上述情況下患者伴有明顯不自主感,不受自己控制。
患者在思考時感到自己的思想同時變成了言語聲,自己和他人都能聽到(思維化聲)。自己的想法被擴散出去,所有人都知道(思維擴散)。)
患者的邏輯推理過程離奇古怪,荒謬離奇(邏輯倒錯)。將一些普通的詞句、動作、符號賦予特殊的意義,除患者外旁人無法理解(病理性象征性思維)。創造字、詞或符號,并賦予特殊的意義(語詞新作)。
慢性患者和以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語量少,言語簡單,言語內容貧乏,缺乏主動言語(思維貧乏)。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構成了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群
思維內容障礙 主要表現為妄想。妄想是一種病理性的歪曲信念,這種信念與客觀事實、所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不相符合,甚至荒謬離奇,但患者確堅信不疑,無法被說服,也不能親身的經歷加以糾正。
妄想是精神分裂癥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可出現各種妄想,部分病人妄想非常突出。在疾病初期,患者對某些明顯不合理的想法可能將信將疑,隨著病情的發展,與病態的信念融為一體,自己不能識別。
關系妄想、被害妄想是最多見的妄想,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威脅,無根據地認為有人想陷害、破壞、謀害自己,進行跟蹤、監視等(被害妄想)。患者感到周圍發生的事都與自己有關,是針對自己的,認為周圍的人都在說他、議論他(關系妄想)。患者感到自己的思維、情感、行為及軀體運動受外人或外界某種力量控制,不受自己的控制(被動體驗,被控制感,影響妄想)。認為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事別人就都已知道(內心被洞悉感)。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是親生父母(非系統妄想)。堅信某異性對自己產生了愛情(鐘情妄想)。堅信愛人對自己不忠,另有外遇(嫉妒妄想)。無根據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財富(夸大妄想)。突然發生,與患者的經歷、現實環境無關的病理性信念(原發性妄想)。患者突然對正常的知覺體驗產生妄想(妄想知覺)。
幻覺 幻覺指在客觀現實中并不存在某種事物的情況下,患者卻感知到他的存在,是精神分裂癥的常見癥狀。
最常見的幻覺為幻聽,周圍沒有人說話,患者卻聽到有說話聲。以言語性幻聽多見,內容為評論性、爭論性、命令性或思維鳴響(患者想到什么,就有一個聲音講出他所想的內容)是具有特征性意義的幻聽,較持續存在的言語性幻聽也具有診斷價值。
其它類型的幻覺有視幻覺、觸幻覺、味幻覺、嗅幻覺、內臟幻覺等。
情感障礙 患者對周圍事物情感反應缺失,早期為細致的情感缺失,如對親人的關心體貼(情感平淡),嚴重時對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漠不關心,對一般人都感到煩惱痛苦的事,患者無相應的情感反應(情感淡漠)。還可表現情感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無原因自笑,很難與患者進行情感溝通。上述癥狀為精神分裂癥特征性癥狀。
意志行為障礙 表現孤僻離群、被動退縮、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整日無所事事,生活懶散,無高級意向要求(意志減退),工作、學習、交往沒有興趣,能力明顯下降,社會功能受損。還可出現愚蠢、幼稚、怪異行為。
較輕時患者表現少語、少動,行為遲緩,嚴重時不吃、不喝、不語、不動,伴肌張力增高(緊張性木僵)。在木僵狀態時,可以突然出現興奮、沖動、行為雜亂(緊張性興奮)。緊張性木僵和緊張性興奮組成緊張癥狀群緊。
自知力 自知力指對自己疾病和表現的認識能力。
患者對幻覺、怪異的想法和行為意識不到是病,患者不能認識到自己精神活動有問題,不能意識到自己的病態變化,否認有病,無自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