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回答:患社交恐懼癥的人真的很困擾,怕社交,還要面對社交,剩下的只有緊張、局促不安、甚至逃避等。多數時候,社交恐懼和自我個性、成長經歷、家庭環境、甚至心理創傷等有關,加上外界環境的壓力,可能就表現出對社交的恐懼了。
如果是輕度的,一過性的,需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比如要有自己的好朋友,能夠參與一些人不多的集體活動,鍛煉自己的勇氣,心態要平和,不要給自己灌輸太多的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等。如果有點嚴重,那最好去看看心理醫生,做做系統的心理咨詢與治療,必要時也要進行藥物治療,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治療好轉后,也要循序漸進,慢慢參加自己熟識的人的一些聚會,在慢慢適應后,可以逐步過渡到朋友的朋友的一些聚會,慢慢來,也不要太為難自己。 ..個人覺得沒必要,可以去嘗試。
社交誰不會,像我,又不是不會說話,是我不想說,覺得聊不來,就不說了,懶得附和,但是我也有遇到可以聊得來的人,那就夠了。
還有很多社交都是帶有很強的目的性,(我覺得沒必要了)到時候會搞得好像彼此都在努力又辛苦地維持一段微薄關系。我跟你說,投緣的關系放著不管也不會怎樣,反而過了N久突然聯系,或是看到什么突然想起就小窗聯系一下,那時候才叫一個感動,這些關系值得你珍惜一輩子。不用特意經營,沒有任何目的,單純覺得想跟你說話,甚至看到你頭像就滿足了,看到你過得好好的就安心了。這些關系難求,但是這輩子會遇到的!
以前慫的時候還會逼著自己去做某些事情,現在長大了就覺得沒必要,你知道嗎,有些人恨不得讓你不好過。我好端端的一個人,憑什么?我不打架,笑容相待,如果對方夠狠,我也一點都不客氣(我跟你說)。
這種行為我稱之為“沒有價值的社交”,沒有價值就是浪費時間,你覺得有必要嗎?隨便你。
不管在學校還是社會上,都需要跟別人溝通,正常的關于工作上面的溝通做好就行,有事才說話,沒事各干各的,互不打擾,有些人一開始就注定不是同個世界的人,互相附和就問你累不累,我為了減少彼此的麻煩,就不跟別人客套這么多了,彼此理解,寬恕他人,放過自己……
所以,山西心理專家的觀點是,沒必要逼自己去社交。我不是社恐,是我跟你不是同路人,我感受不到你是喜歡我的,互不打擾,做個有素質的人,不然到時候我說話又好像得罪你,我可不背這樣的冤枉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