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表現為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上的身份紊亂、人際關系緊張和不穩定、潛在的自我損傷性沖動以及反復的自殘或自殺行為的人格障礙。
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上的身份紊亂是自我形象矛盾的自我同一性混亂的表現,例如患者明明是異性戀者,卻常常莫明其妙地懷疑自己可能有同性戀傾向;自己明明能處理好某些并不難處理的事情,卻擔心自己可能沒有能力解決等。
人際關系緊張和不穩定的特點是把人際關系極端理想化或極端貶低的表現,例如對眷愛的人變得厭煩,對自己所依賴的人變得疏遠,且交替波動變化,使人際關系顯得緊張和極不穩定。
潛在的自我損傷性沖動常常會通過盲自消費、酗酒、危險駕駛和暴飲暴食等對身體有明顯傷害甚至危及生命的行為表現出來,缺乏應有的警惕性。
反復的自殘或自殺行為同樣具有明顯的沖動性,有時也會擺出自殺的姿態或發出自殺的威脅。
同時,患者情緒轉換無常,受到負性刺激或者遇到挫折,瞬間就會由正常情緒轉為易激惹性激動、焦慮、煩躁或抑郁,通常會持續數小時。 但由于長期在臨床實踐中無法可靠地區分人格障礙類別,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取消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發布的第十版中人格障礙的類別,刪除了“偏執型、分裂型、反社會型、情緒不穩型(包括沖動型、邊緣型)、表演型、強迫型、焦慮(回避)型、依賴型”等人格障礙的分類名稱,人格障礙的診斷不再依賴于這些長期存在但在診斷上有相當難度的類型,而采取人格障礙相關特質維度對人格障礙及其嚴重程度(輕度、中度或重度)進行評估和診斷,以簡化評估,并避免不同人格障礙的共病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