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人對心理咨詢的了解是非常少的,這主要是因為國家或者專業人士對心理咨詢的宣傳太少,讓我們都不了解心理咨詢,對心理咨詢有一定的誤解。我就碰到過很多這樣的朋友,他們大多數都是受過高等教育,我簡單的整理一下,大部分都是屬于以下這幾類:
    1.不了解型:認為心理咨詢就是簡單的催眠,測智商,或者就是聊天!尤其是認為心理咨詢就是聊天的朋友,他們很難理解或者簡單以為,咨詢就是談話聊天,做一下思想上的開導工作,給來訪者講講道理,心理問題可以通過聊天來進行解決?或者說心理疾病,能夠通過聊天來進行治療?在這里,我簡單的為這有方面認知的朋友解答一下,首先,心理咨詢或者說心理治療不是簡單的聊天,它只是通過聊天的方式來進行,我們把它稱之為會談,會談法是心理咨詢的主要形式,它是心理咨詢師利用心理學方法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途徑。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是心理學這門科學中應用最廣泛的一個領域,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有著強大的學術理論支持及眾多咨詢技術與方法組成的應用學科。而談話療法只是眾多技術與方法中的一種常用方法,由心理咨詢師主導的談話,不是漫無邊際,也不是求助者一味地傾訴。談話中一般都會包括搜集資料、分析資料、評估診斷、制訂方案、疏導矯治等過程。在其中探尋影響求助者心理的關鍵因素,并幫助他克服的過程,絕不是泛泛地聊天。
       此外,有的朋友認為,心理咨詢師就是告訴他應該怎么做,其實,一名專業的咨詢師是不會告訴您應該怎么做,而是運用適合您的技術方法和您一起去找到適合您的解決方法。 
    2.不信任型:你能了解我的心理?我自己都解決不了的心病,跟你談談就好啦?這類的朋友,其實說起來,還是對心理咨詢不了解,或者說不屑于心理咨詢,他們認為,最了解自己的人應該是自己!我不否認這種說法,但是心理問題本來就是復雜的,可以說,它是一種對自我心理認知上的偏差,通俗的話,它就是自已錯誤的引導了自己的心理,而這種錯誤,在主觀上,是很難正確的對待,得站在客觀上來用心理學的知識進行分析.
    3.排斥型:這類朋友,認為心理問題或者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也就是我們理解的神經病),從而排斥心理咨詢與治療.心理咨詢與心理疾病跟精神病是有本質的區別,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是有自我意識的,得了心理問題或者心理疾病的朋友,知道自己有問題,知道這是異常的,而精神類疾病,他們已經缺乏自我意識或者說沒有自我意識,比如說精神分裂癥,這樣的朋友一般是沒有自知力的,他們不知道自己有問題,他們認為自己是很正常的.
    還有一類朋友,因為受傳統的醫學模式的影響,加上對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不了解,有了心理問題與疾病,而采用藥物治療或者物理治療的方式。這其中,以藥物治療的為多.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用藥物治療,我是很反對的。首先,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是沒有器質性的病變,它們是功能性的,心因性的,既然沒有器質性的病變,那么藥物治療就是不科學的,可能看到這里,有很多朋友都會疑惑"那為什么我的心理問題用藥物有效果呢?"我來解釋一下,我們知道,心理問題是可以引起生理反應的,之所以藥物會有效果,并不是說藥物治療了心理問題,而只是針對了心理問題所產生的生理反應的一種抑制,心理問題還是在那里,藥物一停,生理上的癥狀還是會出現,所以很多朋友都說心理疾病治療不了,反復發作, 
其實都是因為藥物治標不治本.而且因為不能停用藥物,對藥物產生了依賴性與抗藥性,藥量越來越大,精神類藥物的副作用又大,對生理健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是很反對心理問題用藥物來進行治療.....我想我跟外科醫生的想法是一樣的,他們也會很排斥我用心理療法去治療外科的患者.
        太原心理專家解讀心理咨詢,主要是想讓大家對心理問題有個正確的了解,這樣才能正確的進行治療,不要因為選擇了錯誤的治療方式來擔誤病情與時間以及金錢.醫學上有句話叫"對癥下藥",意思是首先了解癥狀特征,再提出怎么樣治療這種癥狀的方法,然后通過有效的方式去有效的實施,才能治愈好這種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