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中,難免遇到各種實際意義上的挫折。而挫折同時又是一種情緒狀態,它的定義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為實現目標而采取行動的過程中,由于遇到無法逾越的阻礙和干擾,使個人需要不能滿足,動機無法實現而產生的緊張、消極的情緒反應。挫折往往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先是挫折認知,也就是對挫折情境的知覺、認識和評價。太原圓成心理咨詢師成向東:其次是挫折情境,即對人們有目的、有動機的活動造成障礙或干擾的情緒狀態或條件,可以由人、物或自然、社會環境構成。再次是挫折的反應,即挫折感,指個體在挫折情境下所產生的煩惱、焦慮、困惑、憤怒等負面情緒體驗。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是完整的挫折。能夠明確認識什么是挫折,正面地看待挫折,對于改變人的行為、提高人的積極性非常有意義。
造成挫折心理的原因有內在和外在兩種,而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也可以解釋為個人的生理條件與動機的沖突。個人的生理條件指個人具有的智力、能力、容貌、身材以及生理上的缺陷或疾病所帶來的種種限制;動機的沖突指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同時產生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想法,也就是動機無法同時獲得滿足,因為這種矛盾而產生的難以抉擇的心理狀態。其實在一個人經受過重大的挫折后,不論是因為外在原因還是內在原因,都會有憤怒、壓抑或焦慮等情緒反應,這是很自然的,也是很難克制的。這些情緒反應往往將同時引起人們生理上的變化,如血壓升高、胃液分泌減少等,長此以往,將會導致身心疾病,如高血壓、胃潰瘍及偏頭痛等。而外在原因又可以簡單地分為實質環境與社會環境。實質環境是指你的個人能力無法克服外部自然環境限制,比如天災人禍、衰老疾病、交通不便等;而社會環境就比較復雜,是指一個人在整個社會生活中所遭受到的政治、經濟、風俗習慣等人為限制,后者往往會造成非常痛苦的感受。挫折心理其實是被逼無奈的心理,是誰也不喜歡的狀態,而且克服起來也不是很容易的,需要很多辦法來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