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使我們憤怒,尤其是在我們沒有得到應有的幫助,贊賞,贊揚,回報或愛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不公平的感覺。這種不公平感吸引了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讓我們專注并放大了自己的不滿,更加的憤怒。為了緩解跟抒發這種感覺,我們學會宣泄報怨。家庭被人們稱為“避風的港灣”,它是人們身心休息的場所。可家庭也難免有矛盾,有不快,有些許的焦慮。夫和妻,畢竟是兩個人、兩種性格的組合。這個矛盾的統一體,此消彼長,維系著平衡和統一。要知道任何時候的兩強對抗都會破壞這種平衡,引起矛盾的爆發焦慮。
太原圓成心理咨詢師成向東認為:天底下沒有不焦慮的夫妻,這一點甚至連名人也不例外。魯迅和許廣平是一對很恩愛的夫妻,但有時也免不了抱怨幾句。他們在焦慮之后,也常常和其他夫妻一樣,互不理睬。這當然使兩個人都感到很別扭。最后,常常是魯迅嘆口氣說:“唉!都怪我脾氣不好。”許廣平一聽,也會焦慮全消,對魯迅笑著說:“看在你曾經是我老師的情分上,否則,我真不答應呢!”于是,雙方之間的不快便隨之煙消云散了。
美滿的婚姻不是只憑著夫妻兩人循規蹈矩,不做錯事情,就可以保證得到的。兩個人還有一堂重要的功課要去學習,就是如何處理彼此之間的沖突與焦慮。生活中,夫妻發生焦慮怎么辦?怎樣的焦慮可以將傷情變為幸福呢?
1.夫妻抱怨應該“講情”,而不是“講理”。一般情況下,夫妻抱怨的特征是爭理,所以雙方都會拼命地抓住對方的語病,找出對方邏輯的缺陷,集中火力而攻之,讓對方沒有招架的余地。問題是,在“爭理”的過程中往往會“傷情”,贏了理往往會使對方對你沒有感情。夫妻之間的抱怨用“交情”來處理,遠比用分析、辯論要有建設性。
2.夫妻之間,抱怨是不可避免的,應該視為正常現象,不必驚慌。
夫妻兩人,不僅性別不同,性格、觀念、習慣等亦互有差異。戀愛時,彼此還有機會掩飾;結了婚,朝夕相處,互動頻繁,大大小小的抱怨是無法避免的。面對這些焦慮時,若是大驚小怪,以為有了焦慮就表示兩個人不適合在一起,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反之,若以為美滿的婚姻就是兩個人永遠不焦慮,所以在沖突時,只好極度地容忍,百般地委曲求全,以維持一個表面的和平狀態,這也是不正常的現象。事實上,夫妻應該以積極的角度來看待焦慮。“會”抱怨的夫妻(知道抱怨原則的人),兩人之間的感情會愈來愈好,而且抱怨的次數也會愈來愈少。
3焦慮是“角度”問題,而不是“是非”問題。夫妻抱怨的主要
原因是以為事情一定只有一個答案。焦慮者的基本心態是“這件事一定是我對,我的另一半一定錯了”。向題是,當兩個人都這樣想時,焦慮就層出不窮了。
事實上,家庭糾紛、夫妻抱怨等經常都沒有固定的答案,純粹屬于角度問題。而不是是非問題。“會”抱怨的人在抱緣的過程中,務力地去體會對方的真正意思,或比較兩人之間的差距在哪里;"不險抱怨的人,在抱怨的過程中卻極力要駁倒對方,只要證明自己的“無誤”,結果反而兩敗俱傷。
4.千萬不要贏。夫妻抱怨不管誰贏誰輸,事實上沒有贏家,貼都是輸家。萬不得已抱怨時,會抱怨的人最多只是“點”到為止,從來不想贏。“會”抱怨的人,事事給對方留余地,讓對方有臺階可下:“不會”抱怨的人,卻時時想把對方趕盡殺絕。
5.敘述事情的真相,不要添油加醋地形容自己的感覺。抱怨-定是事出有因。“會”抱怨的人在抱怨的過程中會集中在事情的敘述上,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狀況與需要;“不會”抱怨的人卻喜歡夸張地表達自己在生氣,因此常用最偏激的詞語來激怒對方。
6.先認輸的人才是大勇者。抱怨既然是角度不同所引起的沖突,成熟的人會極力設法去避免,而避免抱怨的最好方法就是承認對方的意見可能比自己的好。
7.千萬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抱怨。抱怨者為了證實自己是對的,經常喜歡在局外的第三者面前控訴,希望別人會支持他。而為了爭取較多的同情,就必須不斷地提到配偶的缺點。這種在第三者面前控訴配偶的習慣對夫妻之間的感情破壞性極大,夫妻之間必須竭力避免,否則受害的還是自己。“會”抱怨的人只希望夫妻兩人能面對面地處理彼此之間的沖突,只要不在父母、朋友、同事面前抱怨,兩個人感情復原的可能性才有可能提高。小吵小鬧從另一個角度看來叫情趣,但有時候可千萬別過了頭,否則,傷了彼此的心,對夫妻間的感情影響是很大的。宜泄抱怨并不止體現在夫妻生活中,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存有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