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權力無限大,欲望也可能也會隨之增加電影《蝙蝠俠前傳》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為了尋找到死敵“小丑”的行蹤,蝙蝠俠命令助手運用跟蹤技術去監(jiān)聽所有人的電話。跟隨了他半輩子的老助手卻說:“做完這件事情,我將離開您,我很難想象一個人權力大到這種程度會對世界有什么災難。”助手在害怕什么?這位見過太多風浪的老人明白,當一個
人的權力到達頂峰的時候,他也將擁有無限的欲望。哪怕是蝙蝠俠,也很難保證靈魂不受欲望的浸染。當一個單純的人手握權力時,他的欲望會隨之膨脹。當欲望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他就會迫切地渴望擁有更大的權力。
人的權力與欲望是呈正相關關系的,它們相互糾纏,不斷高漲、升華。只是,所有的天真消退后,人便只剩下權力的欲望。精神分析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不同程度的權力動機,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體現(xiàn)。阿爾
費雷德說,嬰兒和孩童面對更有力量、更理性成熟的父母時一方面無比依賴,一方面卻義會對自已的渺小懷有潛在的自
卑感。
權力欲望因此有了滋長的空間。隨著孩童逐漸長大,邁人青春期,變成成年人,他們的權力欲望會隨著時間的流逝
天天增大。這其實是為了掩蓋內心深處的自卑感。阿爾弗雷德又提出,權力動機的強度是分層次分等級的。當一個人獲得一定權力時,隨之膨脹的欲望會促使他的權力動機轉向下一個更高的權力目標。
有人說,埃德加·胡佛是一個典型的“權力進化者”。這一點,從電影《胡佛》中便可窺一斑。電影描述了埃德加·胡佛的一生。初出茅廬時,胡佛只是司法部的一個小職員。因為過人的偵查能力,他不斷受到重用與提拔。就在這個過程中,他的野心越來越大,所追求的目標亦發(fā)生了質的變化。而他的人生轉折點發(fā)生在1924年12月10日。
那一天,胡佛被任命為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FBI)的局長。當手中握有了實打實的權力后,胡佛心中掌控一切的欲望被
徹底點燃。在他的指揮下,F(xiàn)B1有了完整的指紋檔案系統(tǒng)和犯罪實驗室。在這個嚴密有序的機構里,胡佛成了說一不二
的“君主”。然而,這一切都無法讓胡佛滿足。隨著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甚至干預起了華盛頓主要機構的各個角落。對此、有人說:“他的權力似乎已經脫離了政府,因為他們從來不聽首席檢察官的命令,也不聽美國總統(tǒng)的命令,唯一能給他們發(fā)號施令的只有胡佛。”
到了后期,胡佛開始用各種手段監(jiān)聽、遙控、中傷他人。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強勢狹隘,冷酷無情。他頻頻對身邊的
人撒謊,對誰都不信任。而他的親人、愛人、朋友、得力助手亦不斷與他爆發(fā)沖突。最后,他孤獨地死在了冰冷的地板
上…胡佛對權力的濫用很能夠說明一個問題:當一個人的權力大到一定程度時,他便有了做出任何事情的動機。此時,他
內心強烈的欲望和高強度的權力動機彼此糾纏,令他迷失了自我。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他可以罔顧法紀乃至違背人性。
普通人的權力動機可通過多種方式去滿足。比如,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取得成就。包括學業(yè)有成、事業(yè)進步、人際關
系融治等都能讓人感到身心愉悅。而對一些欲望較小的人來說,做了一桌美食、寫了一篇出色的散文,都能滿足他們心
中的權力動機。
對于天生權力型的人來說,他們通常有著非同尋常的權力欲和控制欲。這樣的人往往性格鮮明、能力很強,能輕松地晉升高位。只是,當他手中握有的權力一次比一次大時,他心中的欲望也一次比一次多。如果他們任由欲望泛濫,權力
便變成了這世上最危險的東西。它可能損傷社會秩序,也可能對他們自己的人生造成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
一部古裝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幕:男子看著懷中的嬰兒,自信道:“他會成為世子。”女子卻喃喃道:“做了世子,就要做
國君,做了國君就要做天子。權力越大,欲望越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會有這樣一個將來。我希望他能做個快快樂樂
的人…”當然,人不滿于現(xiàn)狀,才能促進自身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但是,如果你察覺到自己心中藏著非同尋常的權力欲望,且恰好手握實權時,就一定要隨時提醒自己。努力將自己的欲望始終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只因超出生存本能和發(fā)展需要的欲望一定會帶來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