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極心理學的產生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早已將關注的焦點從病源取向轉向如何獲得健康。1997
年,塞林曼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而后在美國掀起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積極心理學
嶄露頭角并得以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開始運用既有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
究人類的潛在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內容。
正如塞林曼所說:“當一個國家或民族被饑餓和戰爭所困擾的時候,社會科學和心理學
的任務主要是抵御和治療創傷;但在沒有社會混亂的和平時期,致力于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
則成為他們的主要使命。”
對于生活穩定的當代個體而言,人們想要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而如何發揮其心理品質
中的積極方面,例如個體的創造性、塑造個體良好的道德品質等也就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
點。心理學家們也致力于研究如何喚起個體的積極行為,培養積極情緒,控制環境等以提升
人們的生活質量。
(二)積極心理學的現實意義
積極一詞源于拉丁語 positum,其原意為“實際的”或“潛在的”。現在人們將其擴展,一
般理解為“建設性的”或“正向的”,既包含了個體外顯行為等方面的積極,也包含了個體內在
動力方面的積極。
就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而言,研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積極情緒與積極體驗、積極
的個性特征與積極情緒對個體生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天才的培養等方面。其中個體的積極情
感體驗和積極人格方面,這兩個領域的研究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因為這兩個方面
對于個體生活質量的提高有最直接的影響。
研究表明,人的積極情緒與人體的身心健康以及社會適應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它不僅
能降低傳染性疾病的感染風險,還影響非傳染性疾病的病情、病程以及死亡率。此外,積極
情緒還能夠讓個體更好地應對壓力事件,并促進個體的社會交往。
.3後情療法及案例集
個體的積極人格中,能夠抵御心理疾病的主要有:樂觀、希望、信仰、勇氣、人際技能、忠
誠、堅忍等品質。這些品質的發展,不僅能夠增強個體的美德,也能夠發揮個體的心理潛能,
展示出積極心理學的現實意義。
(三)積極心理學與綜合積極情緒療法
有研究者提出,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關注個體積極的生理健康,要求個體要關注自己生
理指標的良好方面,了解自己的生理優勢,并且同時有效利用這些優勢來幫助自己獲得更多
生理健康。
加強積極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方向,在積極教育的過程中,個體能夠展示自身的社會意義,從而成為有一定知識、能力和品德的社會人。當然目前對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多是
借鑒西方,美國積極心理學家泰本薩哈強調說,雖然積極心理學起源于西方,但是其中的一些核心思想,卻發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
現如今我國各政府部門對于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發展本土化積極心理學相關的心理咨詢與干預技術顯得十分重要。“綜合積極情緒療法”與積極情緒相關的本土化心理咨詢和心理干預技術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綜合積極情緒療法吸取各種經典的、有效的心理流派和心理療法的各家之長,積極應對社會環境和工作、事業、生活中的各種突發事件和心理危機,用積極情緒置換消極情緒,并致力于幫助人們不斷養成和增加積極情緒,賦予工作、事業、生活更多的正能量,這就是綜合積極情緒療法的目的。“綜合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