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制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這個工廠建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員工們仍憤憤不平,生產狀況也很不理想。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了一個由心理學家等各方面專家參與的研究小組,在該工廠開展了一系列實驗研究。這一系列實驗研究的中心課題是生產效率與工作物質條件之間的關系。其中有一個“談話實驗”:即用兩年多的時間,專家們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余次,并規定在談話的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們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并做詳細記錄,對工人的不滿意見不準反駁和訓斥。
這一“談話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廠的產量大幅度提高。這是由于工人長期以來對工廠的各種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諸多不滿,無處發泄,“談話實驗”使他們的這些不滿都發泄了出來,從而感到心情舒暢,干勁兒倍增。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奇妙的現象稱為“霍桑效應”。
霍桑實驗的初衷是試圖通過改善工作條件與環境等外在因素,從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但是,通過實驗,人們發現,影響生產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因,而是內因,即工人自身。因此,要想提高生產效率,就要在激發員工積極性上下工夫,要讓員工把心中的不滿一吐為快?;羯9S的“談話實驗”之所以會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原因就是它切合了人內心的某些潛在的心理特點。
管理者們深切地領悟了“霍桑效應”的妙處之后,就立即不失時機地了自已的管理中。比如,設立“牢騷室”,讓人們在宣泄完抱怨和意見后全身心地授人到工作中,從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日本的一些企業還設立了員工室。在“特種員工室”里陳設有經理、車間主管、班組長的人偶像及木棒數根,工人對某管理人員不滿,可以用木棒打自己所惜根的人閭像,以泄
債近年來,法國還出現了一個新興行業一運動消氣中心,僅巴黎就有上百
個。出此創意的人大都是學運動心理專業的,他們認為運動可以解決人們的,心理間題,尤其是心情積郁等諸多問題。每個運動中心都聘請專業人士做教練,指導人們如何通過喊叫、扭毛巾、打枕頭、捶沙發等行為進行發泄。也有的通過心理治療,先找出“氣源”,再用語言開導,并讓“受訓者”做大運動量的“消氣操”。
美國也誕生了各種專供人在受了委屈后發泄的“泄氣中心”。在這里,有的醫生采用發泄療法對病人施治,具體形式為:召集病人圍坐在一起,讓大家毫無顧忌地發怨氣、倒苦水?!沸慕淈c撥
■影確生產效車的關鍵因素在于員工自身,所以,要微發員工積極性,就要讓員對自己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有個合理的滿意度,有不滿,就要適當發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