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是指言行所依據的準則。
人在社會群體中分工合作實現自我生存和推動社會發展,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些人們對于言行的共識,例如欠債還錢,殺人償命等。
人的言行在社交中都會對他人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有時甚至會觸碰到他人利益,原則就是人們在社交中利益不受到損害致使社交無法繼續進行的保證,同時也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保障。共同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則是人們建立交往與合作關系的要求,如交朋友講義氣,做生意講誠信。若不遵守這些原則,那么就無法建立長期的交往與合作關系,因為人們不會持續讓自己的利益受損。因此,對于沒有原則或者某些原則的人,其在社會或某一團體中的認可度會降低,后果就是在社會中建立合作關系越來越難。特別是在當今分工日益精細,信息越來越透明的社會中,人要生存和發展,更需要講究原則。
在我看來,原則可以分為兩種, 一是強制性的社會原則也就是法律,這個原則保障人基本的生存權利,即生命和財產安全。第二種是道德原則,這部分準則一般不具有和法律一樣明顯的強制性,但具有很強的輿論影響力和隱性強制性,在社交關系中發揮的作用很大。
一個人確立自己的做人準則原則可以根據法律與道德原則和自己的承受能力進行調整,從而確定自己的原則體系,并通過學習和經歷,積累經驗教訓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原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