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內在小孩沒被滿足的需求,就是傷口
當你發現在參與關系的人,不是成年的你,而是你的內在小孩時,要知道你正在重溫自己小時候的傷口。就像一個五歲小孩進廚房煮晚餐,他可能會燙傷自己,并且把廚房搞得大亂。內在小孩會搞砸關系,使你受傷。
“傷口”這個字眼聽起來好像很嚴重,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小時候沒有受過什么傷,他們會用頭腦來思考,使一切邏輯化,并覺得自己的童年不算快樂,十分平凡。
根據筆者心理咨詢經驗發現一些小時候讓你很傷心,或讓你無法面對的事會被你壓抑到潛意識里,除非你提高覺知,刻意去挖掘,或經由一個很親近的人刺到你的傷口,不然你很難記得起來。而且,沒有人告訴你小孩沒被滿足的基本需求會是個傷口,你會覺得別人也都是這樣長大的,他們的父母親也都是這樣對待小孩,整個社會的文化就是如此,所以你從來不會把自己沒有被滿足的需求解讀成傷口。
02
內在小孩的基本需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孩有很多基本需求,以下是我在咨詢和工作坊中常常見到的未滿足的需求,只要這些需求沒被滿足,就可以被視為傷口:
1.身體的安全與保護:從小沒有被父母打過,沒有被父母的吵架驚嚇過。如果其他的小孩,如鄰居、學校的同學或自己的兄弟姊妹欺負你,你父母會采取行動保護你。如果你被性侵害,會告訴媽媽且得到她的安慰,媽媽會保護你,讓你不再受傷害,去面對那個傷害你的人,不管對方是家人還是外人。
2.無條件的愛:不論發生什么事,你父母都會愛你。你不需要按照他們的方式生活,不管你犯了多少錯誤,他們還是愛你。
3.溫暖的擁抱:父母隨時都愿意擁抱你、親吻你,且不需要任何理由,你接收到足夠且有愛意的身體接觸。當你受到傷害或失望時,他們會安慰你、擁抱你,然后告訴你他們多么欣賞你,你讓他們有多高興。
4.一致且可靠的關照:父母從小注意你的情緒,愿意傾聽你的感受,理解你的觀點,不需要任何理由就花時間跟你相處。他們經濟穩定,買得起你所需要的東西,你可以依靠他們。他們答應你的事情,從不會反悔。
5.鼓勵你追求你的興趣:父母承認你的才華,支持你繼續開發它。不管你多么與眾不同,都鼓勵你勇于做自己。不強迫你按照他們的思想和愿望過生活。
6.稱贊:父母告訴你你很聰明、漂亮、能干。他們相信你的能力,告訴你他們以你為榮。
7.尊重你的界限:父母給你足夠的個人時間和空間,不侵入你的房間或窺探你的隱私。他們尊重你,就算你對他們說“不”,他們仍然愛你。他們允許你當小朋友,讓你盡情玩耍而不會給你大人的責任,例如要求你照顧其他兄弟姊妹。
8.基本生活技能:父母教你如何照顧你的健康,如何適當地花錢和存錢,以及保持生活空間的整潔。
看到以上這些需求,你可能覺得你的童年有許多未滿足的需求,也就是有許多傷口。但是不要以為自己沒救了,因為這些傷口為你提供了很多愛自己的機會。只要當你察覺這些傷口時,愿意給予自己內心所缺乏的,就可以治愈它。
03
做自己的父母,好好愛自己
我們的父母也未曾被溫柔相待,因此很難為我們提供完美的童年。即使沒有被溫柔相待,我們卻可以學著去做自己的父母,愛內在那個無助、哭泣的小孩,把智慧與經驗帶給他,把力量帶給他,從而找回我們自己的力量。
當傷口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為自己做一個體驗式對話練習:
1、請感受這個受傷的感覺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即身體能量中心)喉嚨、胸口、腹部?
2、把手放在這個身體能量中心,對它說:“歡迎你,我確信你是有意義的,感謝你的到來,謝謝你給我帶來的提醒,讓我看見你,謝謝你”;
3、如果此時有一個數字能夠代表當時的那個你,請說出來,如果是8歲,請把現在的你帶給8歲的你,把你的智慧、經驗、力量帶給他,“我看見你,我聽到你,我知道你,了解你,從現在開始,我會好好呵護你,保護你,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