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困惑
| 指責型人格:跟誰在一起都“挑刺” | |
| 發表時間:2025-09-06 閱讀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
|
指責型人格,也被稱為“責備型人格”,是指一種傾向于強烈責備他人的人格類型。 這種人格特征通常表現為對他人的過失、錯誤、缺陷等進行過度的指責和批評。 指責型人格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如挑剔、苛求、咄咄逼人等,這些特征的存在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很大的壓力和不適。 01 生活中“指責型人格”無處不在 案例一: 手機掉地上,萬幸手機沒有摔壞,很慶幸、很開心,和朋友聊天提及這件事。如果不巧這位朋友是極端指責人格者,就會敏銳地發現,故事中“人”的問題,他會直言不諱的告訴講述者:手機掉地上沒摔壞,說明你【矮】。 案例二: 有人在新年宣誓道:“我一定要努力奮斗,今年一定可以咸魚翻身”。指責型人格者會非常真誠地指出:咸魚翻身了,【還是咸魚】。 生活中有一類人,他們特別愛指責,一旦出現一些不好的事情,他們就開始嘮叨,指責別人。 他們非常理直氣壯,以為自己很有理,他們嘴炮技能殺傷力滿點,讓你感覺你做了什么傷天害理的事,似乎所有他認為的錯誤都要你來承擔。 你只要有一點沒符合他的心意,你就能感到山雨欲來,好像有一陣龍卷風,把你的世界攪得天翻地覆。 他們對你的缺點和不足十分敏感,對你的優點難以察覺,并且他們感受到的負面情緒遠超社會平均水平。 他們很難承認自己是指責型人格,相反,他們善于給自己貼上正面的道德標簽,比如: 直爽 耿直 認真仔細 為了你好 我情商低不會說話...... 指責型人格的本質是自我中心主義者,他們多半戴著道德面具。 可以說,網絡上的噴子,大部分都在釋放著屬于指責型人格的陰影面。他們因為自身無法察覺到的慣性,所以愛噴,而且,這是他們生活中的常態和快感,所以誰都會被他們噴。 指責型人格的人,隨處可見,作為當事人的他們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反而他們會把自己的指責型人格,轉化為:“我的性格很直,我說話很直,我說這些話,可都是為了你好”,其實這就是他們在為自己指責型人格的弊端,進行一種概念上的偷換。 作為一個指責型人格的人,必然是說話沒經過大腦的過濾、神經亢奮所產生的結果,與真誠地坦誠、直接,是兩碼事,存在著很大的本質區別。 所以,我們要注意,反過來,不能說,那些說話直的人,不一定是指責型人格的人。 02 “指責型人格”有哪些特點 1)習慣責備他人 “都是你的錯,要不是你,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錯誤產生的時候,指責型人格下意識的反應并不是尋找原因,不是彌補失誤,而是先將自己抽離出來,避免自己的錯誤,將錯誤歸咎在他人身上。 2)習慣把對話上升到人格攻擊 “你太笨了” “就沒有見過你這么差勁的人” “跟你在一起,我太倒霉了” 無論是父母對子女的指責還是愛人之間的指責,都會讓彼此的關系一點點惡化,直到“對立”。 3)習慣“挑刺” 你做得好,他們不滿意,也要“雞蛋里挑骨頭”;你做得不好,他們的火氣會瞬間被引燃,并且將這怒火發泄在你身上。 4)習慣跟他人對著干 你提出了一個建議,他一定要跟你提出相反的意見。你說開車要直行,他偏要你轉彎。 指責型人格的人,不會輕易承認別人的意見,即使他心中意識到自己可能是錯的。 “不撞南墻不回頭”,即使撞了南墻,他也不會承認是自己的錯誤,而是會謾罵“這堵墻真不長眼”。 03 “指責型人格”跟誰在一起都是“傷害” 指責型人格最大的特征就是:“好像全世界都欠Ta的,好像他們對所有人都不滿似的,” 如果生活中,與這樣的人結婚相處,輕則“痛苦”一輩子,重則“一輩子”痛苦。因為你要么經歷苦痛勇敢放手,帶著后遺癥慢慢療傷;或者從此將生活在一個被人挑剔和否定的婚姻里,想想都覺得令人窒息。 有位妻子,來咨詢時特別崩潰,因為她遇到了個因為一點小事就會爆炸的老公。 有一天早上她六點起床,做好早飯,叫醒孩子和老公,滿以為大家可以開開心心的吃一頓早飯,沒想到她幫孩子收拾東西時,老公在廚房打開鍋蓋,一下就炸了,他怒氣沖沖的質問妻子:你明知道我喜歡喝豆漿,為什么你偏偏做的全都是我不愛吃的? 妻子也很生氣:老娘辛辛苦苦給你做好了吃的,你不但不感謝,竟然還對我張牙舞爪地大吼!你這大爺誰愛伺候誰伺候,姑奶奶不干了! 那一次她抱著孩子回娘家待了半個月,老公也跟他賭氣一直沒去接她回來兩個人關系越來越冷淡,最后,差一點鬧到離婚。 好好回憶一下,你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人呢? 發生一點小事一點就炸,就像個不定時炸彈一樣,不順對方的心意就會對你各種指責攻擊,你怎么解釋都很難安撫到對方。 不要懷疑,跟指責型的人相處,是關系里的災難。 遇到指責型父母: 會越來越沉默,再也不跟父母溝通; 越來越自卑,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 越來越缺愛,感覺沒有人會真正喜歡自己。 遇到指責型愛人: 自我價值感缺失,總是自我否定; 產生自我懷疑,認為自己真的一無是處; 陷入“自證陷阱”,活成指責型人格嘴里的樣子。 跟指責型人格社交: 所有的錯,都被推到你身上; 沒有人認可你,鼓勵你,欣賞你。 在這種烏煙瘴氣的社交氛圍下,你整個人愈發焦慮,陷入內耗。 指責型人格,最擅長貶低他人的成績,嘲諷他人的努力; 對你的語言攻擊,一點點加深,最終讓你陷入情緒困境。 無論是指責型父母,指責型伴侶,還是指責型友誼,都會讓人感到壓抑,痛苦。長時間跟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會過度消耗你的能量,不斷壓榨你的自信心。 04 ”指責型人格”如何產生的? 指責型人格多數是由受長輩影響的,其中同性傳染的概率為70%,異性傳染的概率為20%,自主形成的概率為10%,所以,咱們也先都想想自己有沒有指責型人格。 “小時候生活在父母的指責中,長大后沿襲了父母的指責型人格的特點,對外界的人和事加以指責,挑剔嚴苛,言語具備攻擊性。” “你太笨了,這么點小事都做不好” “你怎么每次都犯同樣的錯誤?” “跟你在一起,我太后悔了。” “別人都能做好,為什么你不行?” 在“指責型人格”的思維模式中,他們習慣指責、否定、挑剔、挖苦他人,并且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他們看來,承認自己的錯誤,就等同于打自己巴掌,那是十分丟人且不可取的事情。所以,會把結果的糟糕或自己不好的感受,簡單粗暴的歸結為另外一個人的原因。 比如: 在對孩子的時候,指責型的家長會認為是孩子懶惰、拖延、笨、粗心、不聽話等原因,導致了自己的憤怒。 在面對伴侶的時候,指責型的人會認為是對方的不上進、冷漠、自私、不負責任、控制欲、不懂反思等原因,導致了自己的不爽。 在工作中,指責型的領導會認為是員工不夠配合、工作不夠認真等原因,導致了績效不好。 可以說,指責型的人自帶顯微鏡功能,你每個不好他都能敏銳的發現并興奮的表達。 理性上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不好的結果都不是單一的原因導致的。然而,你去問指責型的人“你就沒有錯嗎?” 沒腦子的指責型的人會說我一點兒都沒錯,有點兒腦子的指責型人會說我有錯,但還不是因為你先錯。我的錯是小事,你的錯就是原則性的事了。 面對指責型的人,我們的感覺會非常糟糕。因為在指責型的人眼里,誰都是一無是處,毫無優點。如果你有一個指責型的父母、伴侶、領導,足夠你生活在水深火熱里了。 05 如何與“指責型”的人相處 1)建立關系的邊界 指責是一種缺乏人際界限的表現,是一種試圖侵犯別人的界限,控制別人滿足自己的表現。 指責的人就像任性的小孩,越是妥協去滿足他們,他們越是無法放棄理想化的防御機制。 你需要的就是在你們的關系中建立邊界,不陷入他“我很好,你很糟糕,沒有滿足我的需求都是你不好”的陷阱,讓對方知道你不是他情緒的垃圾桶。 2)自己的情緒自己買單 指責型的人的指責是一種試圖讓別人為我的情緒負責的不合理要求。 面對指責的人,你需要傳遞的是: 你很不錯,但你需要自己處理情緒。 如果是力所能及,我愿意幫助你;但是為你的情緒買單,這不是我的責任。 我沒有你期待的完美,不僅我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是完美的。 無理由的指責, 不必認同, 就不會受傷。 指責型人格,也被稱為“責備型人格”,是指一種傾向于強烈責備他人的人格類型。 這種人格特征通常表現為對他人的過失、錯誤、缺陷等進行過度的指責和批評。 指責型人格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如挑剔、苛求、咄咄逼人等,這些特征的存在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很大的壓力和不適。 01 生活中“指責型人格”無處不在 案例一: 手機掉地上,萬幸手機沒有摔壞,很慶幸、很開心,和朋友聊天提及這件事。如果不巧這位朋友是極端指責人格者,就會敏銳地發現,故事中“人”的問題,他會直言不諱的告訴講述者:手機掉地上沒摔壞,說明你【矮】。 案例二: 有人在新年宣誓道:“我一定要努力奮斗,今年一定可以咸魚翻身”。指責型人格者會非常真誠地指出:咸魚翻身了,【還是咸魚】。 生活中有一類人,他們特別愛指責,一旦出現一些不好的事情,他們就開始嘮叨,指責別人。 他們非常理直氣壯,以為自己很有理,他們嘴炮技能殺傷力滿點,讓你感覺你做了什么傷天害理的事,似乎所有他認為的錯誤都要你來承擔。 你只要有一點沒符合他的心意,你就能感到山雨欲來,好像有一陣龍卷風,把你的世界攪得天翻地覆。 他們對你的缺點和不足十分敏感,對你的優點難以察覺,并且他們感受到的負面情緒遠超社會平均水平。 他們很難承認自己是指責型人格,相反,他們善于給自己貼上正面的道德標簽,比如: 直爽 耿直 認真仔細 為了你好 我情商低不會說話...... 指責型人格的本質是自我中心主義者,他們多半戴著道德面具。 可以說,網絡上的噴子,大部分都在釋放著屬于指責型人格的陰影面。他們因為自身無法察覺到的慣性,所以愛噴,而且,這是他們生活中的常態和快感,所以誰都會被他們噴。 指責型人格的人,隨處可見,作為當事人的他們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反而他們會把自己的指責型人格,轉化為:“我的性格很直,我說話很直,我說這些話,可都是為了你好”,其實這就是他們在為自己指責型人格的弊端,進行一種概念上的偷換。 作為一個指責型人格的人,必然是說話沒經過大腦的過濾、神經亢奮所產生的結果,與真誠地坦誠、直接,是兩碼事,存在著很大的本質區別。 所以,我們要注意,反過來,不能說,那些說話直的人,不一定是指責型人格的人。 02 “指責型人格”有哪些特點 1)習慣責備他人 “都是你的錯,要不是你,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錯誤產生的時候,指責型人格下意識的反應并不是尋找原因,不是彌補失誤,而是先將自己抽離出來,避免自己的錯誤,將錯誤歸咎在他人身上。 2)習慣把對話上升到人格攻擊 “你太笨了” “就沒有見過你這么差勁的人” “跟你在一起,我太倒霉了” 無論是父母對子女的指責還是愛人之間的指責,都會讓彼此的關系一點點惡化,直到“對立”。 3)習慣“挑刺” 你做得好,他們不滿意,也要“雞蛋里挑骨頭”;你做得不好,他們的火氣會瞬間被引燃,并且將這怒火發泄在你身上。 4)習慣跟他人對著干 你提出了一個建議,他一定要跟你提出相反的意見。你說開車要直行,他偏要你轉彎。 指責型人格的人,不會輕易承認別人的意見,即使他心中意識到自己可能是錯的。 “不撞南墻不回頭”,即使撞了南墻,他也不會承認是自己的錯誤,而是會謾罵“這堵墻真不長眼”。 03 “指責型人格”跟誰在一起都是“傷害” 指責型人格最大的特征就是:“好像全世界都欠Ta的,好像他們對所有人都不滿似的,” 如果生活中,與這樣的人結婚相處,輕則“痛苦”一輩子,重則“一輩子”痛苦。因為你要么經歷苦痛勇敢放手,帶著后遺癥慢慢療傷;或者從此將生活在一個被人挑剔和否定的婚姻里,想想都覺得令人窒息。 有位妻子,來咨詢時特別崩潰,因為她遇到了個因為一點小事就會爆炸的老公。 有一天早上她六點起床,做好早飯,叫醒孩子和老公,滿以為大家可以開開心心的吃一頓早飯,沒想到她幫孩子收拾東西時,老公在廚房打開鍋蓋,一下就炸了,他怒氣沖沖的質問妻子:你明知道我喜歡喝豆漿,為什么你偏偏做的全都是我不愛吃的? 妻子也很生氣:老娘辛辛苦苦給你做好了吃的,你不但不感謝,竟然還對我張牙舞爪地大吼!你這大爺誰愛伺候誰伺候,姑奶奶不干了! 那一次她抱著孩子回娘家待了半個月,老公也跟他賭氣一直沒去接她回來兩個人關系越來越冷淡,最后,差一點鬧到離婚。 好好回憶一下,你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人呢? 發生一點小事一點就炸,就像個不定時炸彈一樣,不順對方的心意就會對你各種指責攻擊,你怎么解釋都很難安撫到對方。 不要懷疑,跟指責型的人相處,是關系里的災難。 遇到指責型父母: 會越來越沉默,再也不跟父母溝通; 越來越自卑,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 越來越缺愛,感覺沒有人會真正喜歡自己。 遇到指責型愛人: 自我價值感缺失,總是自我否定; 產生自我懷疑,認為自己真的一無是處; 陷入“自證陷阱”,活成指責型人格嘴里的樣子。 跟指責型人格社交: 所有的錯,都被推到你身上; 沒有人認可你,鼓勵你,欣賞你。 在這種烏煙瘴氣的社交氛圍下,你整個人愈發焦慮,陷入內耗。 指責型人格,最擅長貶低他人的成績,嘲諷他人的努力; 對你的語言攻擊,一點點加深,最終讓你陷入情緒困境。 無論是指責型父母,指責型伴侶,還是指責型友誼,都會讓人感到壓抑,痛苦。長時間跟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會過度消耗你的能量,不斷壓榨你的自信心。 04 ”指責型人格”如何產生的? 指責型人格多數是由受長輩影響的,其中同性傳染的概率為70%,異性傳染的概率為20%,自主形成的概率為10%,所以,咱們也先都想想自己有沒有指責型人格。 “小時候生活在父母的指責中,長大后沿襲了父母的指責型人格的特點,對外界的人和事加以指責,挑剔嚴苛,言語具備攻擊性。” “你太笨了,這么點小事都做不好” “你怎么每次都犯同樣的錯誤?” “跟你在一起,我太后悔了。” “別人都能做好,為什么你不行?” 在“指責型人格”的思維模式中,他們習慣指責、否定、挑剔、挖苦他人,并且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他們看來,承認自己的錯誤,就等同于打自己巴掌,那是十分丟人且不可取的事情。所以,會把結果的糟糕或自己不好的感受,簡單粗暴的歸結為另外一個人的原因。 比如: 在對孩子的時候,指責型的家長會認為是孩子懶惰、拖延、笨、粗心、不聽話等原因,導致了自己的憤怒。 在面對伴侶的時候,指責型的人會認為是對方的不上進、冷漠、自私、不負責任、控制欲、不懂反思等原因,導致了自己的不爽。 在工作中,指責型的領導會認為是員工不夠配合、工作不夠認真等原因,導致了績效不好。 可以說,指責型的人自帶顯微鏡功能,你每個不好他都能敏銳的發現并興奮的表達。 理性上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不好的結果都不是單一的原因導致的。然而,你去問指責型的人“你就沒有錯嗎?” 沒腦子的指責型的人會說我一點兒都沒錯,有點兒腦子的指責型人會說我有錯,但還不是因為你先錯。我的錯是小事,你的錯就是原則性的事了。 面對指責型的人,我們的感覺會非常糟糕。因為在指責型的人眼里,誰都是一無是處,毫無優點。如果你有一個指責型的父母、伴侶、領導,足夠你生活在水深火熱里了。 05 如何與“指責型”的人相處 1)建立關系的邊界 指責是一種缺乏人際界限的表現,是一種試圖侵犯別人的界限,控制別人滿足自己的表現。 指責的人就像任性的小孩,越是妥協去滿足他們,他們越是無法放棄理想化的防御機制。 你需要的就是在你們的關系中建立邊界,不陷入他“我很好,你很糟糕,沒有滿足我的需求都是你不好”的陷阱,讓對方知道你不是他情緒的垃圾桶。 2)自己的情緒自己買單 指責型的人的指責是一種試圖讓別人為我的情緒負責的不合理要求。 面對指責的人,你需要傳遞的是: 你很不錯,但你需要自己處理情緒。 如果是力所能及,我愿意幫助你;但是為你的情緒買單,這不是我的責任。 我沒有你期待的完美,不僅我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是完美的。 無理由的指責, 不必認同, 就不會受傷。 要清晰的覺察和判斷,有些指責,不是你的錯。 這是對方的問題,不需要你來負責。 |
|
| 上一篇:不做無謂的爭辯,這會拉低你的層次 | |
| 下一篇:學會傾聽,表達信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