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太能算計的人,通常事事計較,無論他表面上多么大方,內心深處都不會坦然。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說過,凡是太聰明、太能算計的人,實際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太算計的人,總是貪欲不足;太算計的人,喜歡斤斤計較;太算計的人,喜歡想太多;太算計的人,不相信其他人,永遠沒有真心的朋友。
人生福禍相依,變化無常。年少氣盛時,凡事斤斤計較,錙銖必較,這還有情可原。一個人年事漸長,閱歷漸廣,涵養漸深,對爭取之事應看得淡些,凡事不必太計較得失,順其自然最好。如果年少時就能學會這份豁達,他的生活中必然會增加很多歡樂。
雖然人生中一些事情,需要我們較真才能成功,但在生活中卻不可太較真,不能在得失上過分算計。如果過分算計得失,由于人是相互作用的,你表現出一分敵意,他有可能還以工分,然后你則遞增為三分,他又會還回來六分…把敵意換成善意,你會有非常大的收獲。
當“冤冤相報何時了”成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雙贏時,你的人生才會充滿快樂,你生活中的每一刻對你而言才是美妙的。前豁達的人生態度所打動了。在理智面前,適時的放棄并不是退縮,而是一種冷靜的智慧,一種成熟的象征。很多時候,成熟并不意味著你更加懂得去珍惜什么,而是你更加明白了適時放棄的重要。有舍才有得,這是放棄之美!
太原心理咨詢師表示:懂得享受當下的人懂得適當放棄、懂得超脫!生活也需要“有所為才能有所不為”,因為有所得,就必有所失。什么都想得到,上帝不會那么眷顧你,滿足你,你只能是生活中的侏儒。要想獲得某種超常的發揮,就必須放棄許多東西。瞎子的耳朵最靈,因為眼睛看不見,他必須豎著耳朵聽,久而久之,耳朵功能達到了超常的發揮;會計的心算能力最差,2加3也要用算盤打一遍,而擺地攤的是速算專家。生活中也一樣,當你追求的某種功能充分發揮時,其他功能就可能退化。因為生活是公平的,有所得就會有所失,所以,不要過分計較得失,相信生活會給你最圓滿的答案。
所以,請不要在生活中太計較得失,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強求,就讓一切隨緣。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過;孤獨,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可能因為某個理由而傷心難過,但,你卻能找個理由讓自己快樂。在得失面前永遠保持一種超然的灑脫。你會發現原來你當下擁有的生活是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