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茫茫宇宙中,有一種神奇的生物。
這種生物不玩游戲,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回回年級第一。
這種生物可以九門功課同步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他的學習了……
這種生物叫作別人家的孩子……
這種生物考清華,上北大;能考碩士、博士、圣斗士,還能升級黃金、白金和水晶級;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畫,看到電腦就想罵娘……
這種生物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甚至會刀槍劍戟斧鉞鉤叉,而我們只會吃喝拉撒。
他是團員、黨員、公務員,將來還可能知道地球為什么這么圓。
這種生物長得好看,寫字好看,成績單也好看,就連他的手指甲都是雙眼皮的。
這種生物每天只花10塊錢都覺得奢侈浪費和犯罪,這就是“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 ——別人家的孩子!
02
看到這里,你是否覺得很熟悉呢,從小到大,你有沒有被這個奇怪的生物傷害過?早上你起不來床,很想再窩幾秒鐘,你媽在耳邊嘮叨:“你看樓下的小江,7點就去上學了,你還在家磨蹭。”你想超過小江,于是你努力學習,語文考試考了第三名。
你興沖沖地回家,以為能把你媽興奮得跳起來,結果她語重心長地說:“你看張阿姨家的淼淼,英語和數學都比你考得好,你可不能驕傲啊…..”她說的是事實,你無可辯駁。
后來你考上大學了,畢業后好不容易找了份看起來也似乎不錯的工作,你媽說:“人家小美在出版社,每個月收入三萬多……”后來你結了婚,有了娃,生活鴨梨山大,偶爾吵架,你媽又說:“你表姐初中畢業嫁了個老板,現在什么都不用干在家帶孩子,老公對她好得不得了,你姑姑住院,做房子,都是女婿出的錢……”
于是你覺得累了。你開始不太愿意跟家里打電話,也不太愿意跟他們講你的生活。你的心里有個聲音在倔強地喊:“為什么要將我跟別人比,這就是我的生活,我只想接納這樣的自己。”
03
可是,當你有了娃當了媽,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你的嘴邊也開始有了那個你自己也討厭的別人家的孩子。也許是從第一次家長會開始,也許是從你第一次意識到,你的孩子,終究要適應這個世界的時候開始。
別人家的孩子上培優班,你雖然不愿意,但終究還是給他報了。別人家的媽媽發朋友圈,曬孩子寫的一手好的毛筆字,小學五年級就過了英語四級,還能用文言文寫作,你慌了。
你每天在孩子面前夸獎他們班上那個優秀的小朋友,終于有一天, 兒子生氣地懟你:“你那么喜歡他,找他做兒子好了!”你一下子愣了。后來很長一段時間,你只要一提到班上那個優秀的小朋友,孩子就十分反感,你們總是為此爭執,親子關系也變得緊張……你每天氣呼呼地去上班,晚上氣呼呼地睡覺,你和孩子說不了幾句話就開始吵,失戀也不曾哭泣的你,為這個小男人在深夜哭泣。
你們這是怎么了?
為什么你想激發他學習的斗志,卻讓他越來越覺得己不如人,失去信心?
為什么“榜樣”在一個人身上激起的是憤怒,而不是動力?
為什么你那么愛他,他卻與你越來越疏離?
你開始看親子書,上家長課堂,你站在歲月長河的上空,遠遠地看著你的媽媽、你、還有你的孩子。你終于明白:歲月輪回,愛不曾改變,而愛的姿勢如果不對,也會帶來無休無止的傷害。
我們總是一眼就能洞察別家孩子的優點,卻對自家孩子的長處視而不見。我們也總是不遺余力地去夸贊別家孩子的優秀,卻對自家孩子吝惜一句真心的贊美。
04
你真的需要認真地反思一下,我們培養孩子,究竟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自己?
我們以愛孩子的名義,實際上是為了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發泄不滿和滿足自己的期待與需求:
為了讓自己在同事面前有面子,
為了不讓自己在家長會上丟臉,
為了在同學會上可以吹噓,
為了完成自己當年未實現的夢想,
為了自己的人生少留遺憾
……
所以極力把孩子變成一個可以展示的產品,或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實現夢想的渠道和工具,始終沒有把孩子當作真正的主體和獨立的個體,沒有考慮到孩子內在的需求和心聲。
他明明是蘋果,你認為西瓜個頭更大,口感更好,更解渴,于是非要把他培養成西瓜;他可能只是一株雛菊,可是你喜歡牡丹,艷壓群芳,硬是希望他變成你喜歡的牡丹;他也許是一條魚,可你希望他成為一只鷹……
你是否真的思索過,你到底要孩子為你眼中的成功而努力,還是讓孩子呈現他本來的素質和天分,是一只鷹就讓他飛上天空,是一朵玫瑰就讓他盡情綻放,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們總是試圖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自家的孩子”,以為這樣可以讓“自家的孩子”知恥而后勇,但實際上卻會讓“自家的孩子”知劣而退縮。
事實上,每一次這樣的比較都只能加深對“自家的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傷害,會讓孩子永遠記住自己技不如人的感覺,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重要。難道父母這樣做,不是在費力而不討好嗎?正如盧梭說過一句經典名言:“父母費了大力氣,辛辛苦苦把孩子教壞之后,然后又抱怨他怎么變成這樣的人。”
聰明的家長表揚孩子時,從不將其與另一個孩子作比較,而是和孩子的過去比。家長能夠發現自己孩子的獨特之處,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你充滿感激。
與其花時間和精力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不如抱抱他,和他聊聊天,流露支持、接納的眼神,溫暖和愛的懷抱,這才是孩子一生愛的源泉和成長動力。
對于孩子來說,終身受益的是和諧的親子關系。所以,無論什么時候,都應該與孩子以誠相待,經常和他進行感情交流,這會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值得信賴的,爸爸媽媽體諒我,爸爸媽媽明白我的難為情,爸爸媽媽發現了我的進步,爸爸媽媽是愛我的……”
每個生命都有他獨特的紋理和屬于他的旅程。每個生命都有他自己的節奏。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不管命運怎樣坎坷,不管上了什么學校,做了什么工作,都能安然應對,不離不棄,能夠放下過去、享受當下、不憂未來的能力。
愛是無條件的,
如果一定要加個條件,
那就是,
我愛你,僅僅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