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圓成心理咨詢師談:先入為主”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更是人際關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事前得到了一些信息,這些信息就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影響我們對他人的判斷和決定,并直接影響我們與對方的關系狀態。
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沉錨效應”。該理論認為:人們做決策前,思維往往會被所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就會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從而產生先入為主的歪曲認識。在很多時候,“先入為主”能節省我們處理關系的時間。但是,更多的時候,它卻會成為我們正確認識他人和準確處理關系的障礙。之所以被稱為“沉錨”,是因為這個錨點埋藏于意識的深處,很多人甚至意識不到已經被埋入了錨點,并不知道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被某些先入為主的信息所誤導,還以為這是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所做出的決策。
給大家講個小故事,讓大家感受一下“錨點”是怎樣被埋入的。
有一個飯店老板很聰明,他在公路兩側開了兩家同樣的飯店,主要針對開大車的司機師傅,食物很簡單,就是煮面配菜加雞蛋。開始的時候,兩家飯店的營業額差不多,他也沒有特意去比較過。可是,自從新招了一批服務員后,兩邊的營業額有了差距——北邊那家總比南邊那家多出不少錢。他覺得很奇怪,于是就把兩邊的服務員調換了一下。結果,南邊的營業額又比北邊的營業額多了。他決定在店里親自觀察一下,到底是什么影響了營業額。結果非常出人意料:原來,創造更多營業額的服務員并沒有什么神奇之處,只是在問話的時候稍有不同。一般情況下,服務員會問顧客“請問您要不要加雞蛋?”顧客回答“要”和“不要”的比例差不多;但是,這些服務員問的卻是“請問您是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大部分的顧客回答“加一個”或者“加兩個”,只有一小部分的顧客回答“不加”。于是,他們每天都會多賣出好多雞蛋。
這就是“沉錨效應”最直接的體現。在成年人的世界中,無法創新也是“沉錨效應”的表現形式之一。要讓自己對人和事物有一個客觀而準確的認識,就要盡可能的 避免或減少“沉錨效應”。
要避免或減少“沉錨效應”的產生,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多搜集有用的信息,并進行比對處理,找出有價值的信息,放棄無意義的“沉錨”。
二是徹底放棄所有已知的信息,剔除“沉錨”所帶來的隱患。
當然,無論是哪一條,都需要我們能夠堅定地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擁有歸零的心態,才能真正走出“沉錨”效應的干擾,并因此而擁有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