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人,ta們擁有強烈的責任感,認為自己需要對身邊的所有人和事負責,并甘愿付出一切。過度的責任感并非是件好事,它會使你習慣性忽略自己,甚至覺得自己不夠好。過度的責任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會給生活造成什么影響?該如何減少過多的責任感?本篇文章為你解答。責任感很重要,因為具有責任感可以說明,你是一個可靠的、忠誠的、有同情心的人。但是,對于一些人來說,很容易產生過度的責任感。我們通常認為責任感是積極的情感,所以忽視了它的影響。但是責任感有時也會摧毀你的快樂,讓你感到負擔。這種感覺就像,你舉辦了一個聚會,你需要確保每個人都玩的開心。或者同事在工作上很懶散,你卻想去挽回他。還有別人在生活中掙扎時,你想要幫助他們過的更好。你認為自己需要對這一切負責。過度的責任感在童年時期經歷過情感忽視的成年人中很常見。很多人可能已經被貼上了可以依靠、有問題可以隨時找、甘愿付出的標簽。這些付出,可能會讓一個人忽略自己的感受、需求、愿望。為什么會發生這些情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童年時期的情感忽視。
1、童年時期的情感忽視
情緒是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情緒可以讓你連接真實的自己,引導你的生活。但如果一個家庭缺乏情緒意識,就可能會導致情感忽視的出現。情感忽視不是父母對你做了什么,而是他們沒有為你做什么。如果你的情緒在童年時期不被父母承認,情緒總是沒有父母的引導,你可能會感到很困惑。你在不知不覺中接收到的信息是:你的感受不重要。因為你在忽視情感的家庭中長大,你認為自己不如其他人重要。所以你自然地學會了迎合周圍人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這就會導致過度責任感的出現。
2、過度責任感的4個特質
情感忽視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所以經歷過情感忽視的成年人也具有共同的特質。其中有四個特質十分突出,這四個特質與過度的責任感也有直接的聯系。
(1)你能力很強,很能干。去做比去感受更簡單。這是童年經歷過情感忽視的人“茁壯成長”的部分。你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人們來尋求你的幫助時,也許是在利用你的付出。擁有該特質的人會經常這樣想:無論外界如何影響我,我必須時刻保持高效,并且取得成果。
(2)你總是關注外部世界。情緒屬于內在層面,但是你可能傾向于將注意力集中在外部,遠離內在的情緒世界。當把焦點放在你自己身上時,你反而可能會感到不習慣、不舒服。對你來說,你的情緒世界是未知領域。擁有該特質的人會經常這樣想:我更關注他人,關心工作。而我自己并不重要。
(3)你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你像父母對待你一樣,對待自己的感受。就像這些感受并不存在一樣。忽視自己的情緒,你就可能會錯過了解真實的自己:你喜歡或不喜歡什么、你的興趣是什么、你自己真正的激情所在。你會錯過了解自己的機會,完全與真實的自己脫節。擁有該特質的人會經常這樣想: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對自己的感受很陌生,我只會確保其他人都得到照顧。
(4)你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只有當父母承認你的感受時,你才會感到安心。但這會讓你認為自己沒有別人重要。這傳遞出來的信息是:別人的感受和需求很重要,但我的不是。擁有該特質的人經常會說:我沒事,我很好。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占據你想法的首位,渴望幫助別人而不是你自己,相信別人比自己更有價值,所以你承擔了大量的責任感。你認為自己有責任幫助別人感到舒適、快樂、成功、健康和滿足。那么,誰又會關注你的舒適、快樂、成功、健康和滿足呢?你錯過了最重要的事:對自己負責。
3、減少過度責任感的3個步驟
(1)關注自己的內部世界。克服過度責任感的第一步,轉而關注你的感受和需求。這很有挑戰性,需要不斷練習,因為你已經習慣于關注外部世界,但這很值得。關注自己的感受可以助你成長,并且加強你對自己的理解。
(2)優先考慮自己。你可能被誤導,認為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你可能會覺得你不如別人有能力,但事實并非如此!你現在可以:優先考慮自己的需求。
(3)設定邊界。從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的角色姿態中走出來,變得果敢自信一些。當你能夠自信、清晰地向他人傳遞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時,你就是在發出這樣的信息:我的感受和需求和你的一樣重要。設定邊界,是必要的、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想對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負責是不可能的,但對自己負責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你花點時間評估一下現在自己所承擔的責任,你會發現大多數的責任都和自己無關。你能夠識別、回應和滿足周圍人需求的能力,這是一項非常寶貴的技能。但是,如果你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自己,這項技能就會被浪費。你意識到自己的需求,隨之而來的將會是全新的、更有平衡感的責任意識。想象一下,如果你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你的生活會多么的充實。